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观念中,男人力量大,能干活,是家庭的支柱。而女孩就是赔钱货,女孩子终于长大了,还得嫁出去,成为别人家的人。一般来说,即使一个女人结婚了,她也只能呆在家里。从小,一个女人就不得不走出大门,在家学习点针线,甚至不让女人上学。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意识到贾家姐妹的阅读情况时,不得不说她只知道几个字。
[img]601629[/img]
@ 大多数古代妇女在家洗衣服、做饭和生孩子。然而,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小部分时间,这一时期是唐朝的唐玄宗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作战。在这一时期,由于多年的战争,边疆和大陆的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们不仅遭受了战争的痛苦,还把儿子送到边疆作战。
[img]601630[/img]
有些男人从15岁开始离开家乡,直到40岁才回家。这种现象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从以前的重男轻女转变为重女轻男。女人不用在前线打仗。嫁给一个家庭后,她可以时不时地回到母亲家,但她不能生男孩。她几十年都回不来了,甚至生死都不确定。
[img]601631[/img]
这种情况可以在许多历史文献中找到。例如,在我们最常见的杜甫的诗中,杜甫曾在他的《兵车行》中提到“生女人还得嫁给邻居,生男人埋百草”。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生女孩更好!相反,结合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几十年不回家自然会赔钱。
[img]601632[/img]
事实上,在古代冷兵器时期,战争真的很残酷,人们承担着严重的税收,当地官员也残忍,真的很痛苦。
古代一直是重男轻女吗? 这个时代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