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伪造圣旨的事情,
圣旨作为古代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意义传达的载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人敢违反圣旨的命令。然而,既然圣旨有如此大的威望和作用,古代是否有可能模仿一个圣旨来伪造它?古人有可能伪造圣旨吗?
[img]600969[/img]
说起皇帝,那是天之子,九五之尊,封建社会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难道不是王土吗?很好地解释了皇帝的权威。作为皇帝,自然要和普通人不一样。衣食住行都是特供,皇权处处凸显,从文官武将到普通人都无法克服这个鸿沟。违规者是违反规定的,从全家失去生命到九族。即使是一些权势强大的奸臣也不敢随便用皇帝的礼仪。皇帝设定的这些界限,无非是突出了皇权的不可侵犯性。衣食住行这些方面的限制很容易解决,立法禁止下面的人使用。
[img]600970[/img]
那么说话呢?
毕竟也是人,还得说“人话”。难不倒古人,都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有了皇帝给下面的人下命令、奖惩或言论的话——圣旨,一般写在丝绸或锦缎上,也可以由太监口头传达,称之为圣旨,但圣旨一般是简单的。换句话说,所有的权力都是皇帝的。换句话说,皇帝所说的是法律,这是不可反对的。谁敢反对?如果你不遵守这个法令,你就必须赶上整个家庭的生命。一卷东西的执行力太大了。为什么古人不伪造圣旨来传达命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
[img]600971[/img]
用现在的技术伪造一个“完美”的圣旨并不难。就连现在的硬币都有高超的防伪技术,犯罪分子也能制造出来。古代圣旨对古人来说技术上并不难。难的是材料。作为皇帝的御用物品,肯定不会那么草率。布料是用好的丝人工针绣制成的,有些材料还是由番邦进贡的,或者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管理非常严格,普通人想得到一些像登青天一样的东西。
圣旨的颜色与官员的等级成正比,最高的等级是七色圣旨。以清朝为例,五产品以上官员颁发的圣旨是多色的,五产品以下官员的颜色是单一的,纯白色的丝绸。同时,圣旨的轴柄质地也将根据官方位置进行匹配。一个产品是玉轴,两个产品是黑犀牛角轴,三个产品是金轴,四个和五个产品是黑牛角轴。仅仅找到这些材料并不小。
[img]600972[/img]
古人称伪造圣旨为“圣旨”。秦朝的赵高就是这样做的。当皇帝处于危险之中时,他伪造了圣旨,强迫苏和蒙田自杀,让胡海上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事实上,赵高英只是篡改了圣旨,改变了始皇帝所说的内容。材料没有伪造。如果扶苏头脑发热,检验真伪,那将是一件坏事。此外,当拉李斯加入合作伙伴时,它是成功的。如果扶苏不听他父亲的话,相反,听蒙田的话回咸阳,鹿死谁手不得而知。
圣旨的规格没有明确规定,即使在同一个朝代也会有所不同。长度可达5米,短度可达2米左右,宽度一般为33厘米。圣旨的写作是明清时期由翰林院的“吉祥士”完成的。这些人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完美的。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经是“吉祥士”,圣旨几乎达到了不可增减的水平。不同的用途,圣旨的规格也不同,具体的规格可能是专门管理圣旨或皇室内部人才。
当然,这样重要的东西有它的防伪标志。
[img]600973[/img]
首先,圣旨两端有两条银龙,锦缎上布满了祥云图案。仅此而已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没有高超的技术和足够的精力,很容易出现缺陷。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防伪。朱元璋还煞费苦心地创造了一套防伪标志。圣旨有一套固定的开头形式“奉天承运皇帝圣旨”。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固定的形式,据《春秋繁露·深察名》记载,“受命于天,天意之也,故名为天子,也视天为父,事天孝道”,这就是“承天”的来源。它们分别是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和土德。每个朝代都代表着一种美德,五德一次又一次地开始。“奉天承运皇帝的圣旨”变成今天的意思是皇帝下诏书说,皇帝奉上天命,继承世运之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和皇权也是必要的。
[img]600974[/img]
朱元璋在这八个字里写了这篇文章,尤其是“奉”字是根据祥云图案绣出来的,位置独特。恐怕只有绣出来的工匠才知道里面的小区别。光是这个词就会让伪造者头疼。
此外,还有颁发圣旨的过程。圣旨的颁发不是一刀切的。只有一个人负责,但每个环节都由不同的官员完成。每个官员都应该盖上官方印章并签字。这样,如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找到负责人。最后,他们应该盖上玉玺的印章。玉玺由专人保管。如果你想盖上这个印章,除非你买了管玉玺,否则这个人也有自私,但这种人通常是皇帝的心腹。如果你想买,恐怕你必须“大出血”,层层检查。如果你想造假,恐怕圣旨在传播之前就被发现了。
[img]600975[/img]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不能在材料和内容上造假,就可以在宣读过程中刻意曲解意思,达到伪造圣旨的目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宣读圣旨的过程中,没有人宣读。首先,圣旨的规格不小,小的大约有2米。一个人拿不住,至少有两个人。你敢于误解意思,你的头离搬家时间不远。第二,为了防止误解,皇帝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完成圣旨宣读,不像电视剧中只有一个太监宣读。
此外,伪造圣旨的罪行很大,相当于谋反罪。简单来说就是死,只是死法不同,涉及亲朋好友。明朝太监刘瑾伪造玉玺,被凌迟处死。他割了三天,割了3357刀才断气。
圣旨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侵犯,所以不那么容易伪造,后果也很严重。古人不会做这种成本高、风险高的傻事。
古代有可能伪造圣旨吗? 伪造圣旨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