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粮草,
说到粮草,中国古代经典兵书《孙子兵法》大量介绍了粮草的内容,甚至对运粮次数也有准确的限制,明确了军粮不足的影响。这本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兵书,不仅是中国历代兵家的必读书籍,也被世界各地兵家公认为入门书籍。这样一本兵书如此重视粮草,说明粮草确实决定了胜负。
[img]600881[/img]
由于古装电视剧,粮草似乎只是一堆乱草。小时候以为古代士兵吃的都是草,好像和牛羊差不多。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古代粮食和草实际上是粮食和稻草的总称(实际上是苜蓿)。粮食是当兵吃的,稻草是当兵吃的。在古代,战马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一般步兵,尤其是在中原王朝。战马作为古代唯一的快速机动力,只有吃得好,才能发挥所谓的机动性。
[img]600882[/img]
古代战马吃的不是普通的草,而是苜蓿。它是一种产于中亚的植物。中原王朝引进西域战马后,也顺便引进了这种植物,这也是苜蓿进入中原的主要途径。
与现代士兵的军粮种类不同,古代士兵吃的军粮相对单一。宋代以前,士兵的主要军粮是小米,俗称小米。小米产量较高,年产量相对稳定。它可以作为军粮食用,但小米含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古代食物,因此,士兵每月应吃2石粮。
[img]600883[/img]
正是军粮消耗量巨大。在古代,每当有战争时,军粮都要提前运到战场上。因此,有一句兵家名言:“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然而,即使粮草提前囤积,粮草的消耗速度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也是惊人的,这就要求后方不断筹集粮草,然后运到前线,因此,有切断粮道的策略。
在古代,一旦断粮,不出三天军心就会大乱,再多的兵马也不堪一击。
古粮草可以决定一场战争 这种粮草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