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先传》介绍刘备时说:先主少孤,母贩履织席为业。里面的履子是指我们中国人所知道的草鞋。事实上,在古代,鞋子分为三个等级。丝绸的鞋子被称为履子,麻木的鞋子被称为扉子(fei)粗劣的材料也叫原生态(ju)。战国时期以后,鞋的名字不再那么繁琐,统称为履。
[img]597968[/img]
后来,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西北地区引进了胡人、短衣、裤子和靴子。从那时起,鞋子和靴子已经流行了2000年,便于在寒冷的泥潭中行走和骑马。隋、唐、宋、元、明几乎代代相传,直到清朝才改为布靴。
[img]597969[/img]
鞋子分为左脚和右脚,这是我们现在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间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为左脚和右脚,这仍然是一种相当不同的现象。鞋子在古代被称为“运动鞋”,古人不穿,几千年来,古人总是穿鞋。
左右鞋难穿吗?不!古代制鞋的材料大多很柔软,比如草鞋和麻鞋,即使用动物皮也很柔软。而且古人穿的鞋子比较宽松,尺寸比较大,不会有穿不上或者磨脚的现象。有趣的是,古代的鞋子不讲尺寸,只讲鞋号,叫“脚第一”。
[img]597970[/img]
们通常在高级宴会上穿布鞋和皮鞋。在古代,情况恰恰相反。在棉花之前,古代的布鞋是用丝绸制成的,叫做丝鞋。它们应该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制成,并编织出漂亮的图案。只有贵族才能买得起这种鞋。相比之下,皮鞋或皮靴是普通人穿的。
[img]597971[/img]
在古人尤其是古代女性眼中,鞋子一直与性和婚姻联系在一起。如今,绣花鞋被视为“中国鞋”,在古代常被用作爱情和吉祥的东西,这已成为唐宋时期的一种习俗。
绣花鞋又称“绣鞋”、在晋南地区,“扎花鞋”又称“晋国鞋”。绣花鞋的出现传说与晋献公有关,他在完成晋国霸业后,要求宫妃在鞋面上绣上石榴花、桃花等10种花果图案。同时,还规定晋国女性结婚时要穿绣花鞋,“绣花鞋”从此流行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女性的保留鞋。事实上,绣花鞋并非汉族独有,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传情之物。比如毛南族的女生和男生定情“坐夜”,会给对方“橄榄鞋”;在“走坡”的时候,拉姆姑娘会暗测情郎脚的大小,做一双绣花鞋,下次见面时作为定情物送给他。
古人一般穿什么样的鞋? 古人的鞋子有左右之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