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家服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837年4月的一天,唐文宗李昂遇到一群大臣时,突然举起袖子,一脸得瑟地说:“你看,我已经洗过三次衣服了,我还在穿!”顿时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赏。
这些大臣不是在恭维皇帝,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img]598287[/img]
通观史书,皇帝只要愿意穿洗过的衣服,就想打造一个“节俭”的人设。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性节俭,常服浣卓之衣”。梁武帝萧衍对佛教痴迷到神经病的地步,“身穿浣卓之衣”。唐宣宗在位期间颇有成就,在宫中“衣浣卓之衣”。著名节俭皇帝宋太祖,史官严谨地在史书上写了八个大字:“常服之衣,浣卓至再。名声不好的赵光义,珍惜文字如金的史书恭恭谨慎地记得:“皇帝以慈俭为宝,服浣卓之衣。”
[img]598288[/img]
事实上,愿意穿洗过的衣服已经是皇帝的标准节俭了。如果你再节俭一点,就像隋文帝一样,换布,少吃两道菜,然后让后妃穿洗过的衣服,“六宫咸衣浣熊衣服”。
也可以看出,不仅皇帝,妃子也是第二次不穿衣服。如果妃子们也想创造一个节俭的设计,方法更简单,除了穿洗过的衣服,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img]598289[/img]
比如裙子不拖地。汉文帝要打造节俭的人设,就命令小老婆小心老婆,“衣服不能拖地”。换句话说,正常皇帝的后妃必须拖地。
再比如穿没有图案的衣服。邓绥,东汉和皇帝的皇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女人。史书说她还是贵人的时候,每次有宴会,所有的妃嫔和贵人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宝迫不及待地想把整个头都装满,衣服也很漂亮很贵,而邓绥则是“独一无二,衣着无饰”。陈叔宝皇后沈武华,史书称赞她节俭的主要证据也是“衣服没有美丽的装饰”,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二个证据是她周围只有100多个人。一百多个人贴身伺候,居然叫“节俭”!
[img]598290[/img]
后妃甚至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只需要足够的衣服、珠宝和其他物品,不浪费太多,就会受到历史学家的赞扬和节俭。虽然长孙皇后被无良电视剧黑客攻击,但她真的是一个贤惠的女人。历史书说,当她节俭的时候,“一切都被接受,给予”。这种水,真的太大了,但历史学家不这么认为,而是一个彩虹屁。
事实上,除了皇帝后妃,当时的贵族也不穿洗过的衣服,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比如西晋建立后,曹魏大臣郑浩被晋武帝司马炎命名为司空,他的妻子曹氏因不“服浣卓之衣”而被特别记录下来。另一个例子是唐玄宗的女儿新昌公主。她有一个叫萧复的儿子。这个男孩没有别的,只是没有“铺张浪费”,穿着“浣熊衣服”。为了记录这种“节俭”的举动,史书给他单独列了一个小传记。
[img]598291[/img]
这些皇室贵族所谓的节俭,只是用普通人的思想要求他们,而不是他们一贯奢华的生活水平。这意味着皇帝用金锄头犁地。
古代皇帝和妃子穿的衣服被扔掉了 还是洗洗还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