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救灾,
纵观历代起义,基本上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有关。对人们来说:他们生来就是人,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努力工作一辈子,只希望吃饱穿暖,最后娶老婆,是最大的祝福。然而,在古代,这并不容易。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下,他们吃不饱,甚至吃不饱。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生活,更不用说虚幻的梦了。
[img]595645[/img]
对于兵戈之祸,国家可能不知所措,也很难照顾人民。在粮草方面,国家基本上有储备,足以支持人民。但当国家决定救灾时,人们不禁感叹效率太低。以北宋为例,在宋代,泗水和汴河发生了洪水。朝廷立即派出大量军队治水救灾,以解决水灾问题,救济百姓。这不是一个例子,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是如此。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赔钱和费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想问:为什么不让人们自救呢?朝廷将物资分配到当地,无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并更快地完成救灾任务。为什么朝廷不允许呢?事实上,并不是统治者没有想到这种方法,而是太难了!元朝这样做了,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救济,而且还死了!
[img]595646[/img]
当时,黄河发生了大洪水,使两岸人民流离失所。为此,经过朝廷的讨论,丞相脱脱决定将物资分配到当地,并组织人民自救。对元朝来说,这种做法无疑有很多好处。不需要动员军队,就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与此同时,人们自救,也更省钱,节省了不必要的物质浪费。但谁曾想到,正是这种被脱脱认为是绝佳的妙计,却成了压死灾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img]595647[/img]
有些人想知道,元朝主动出钱救济灾民,是为了帮助他们的生活尽快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他们拿着国家的钱和食物,建造自己的家,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怨恨?其实这不怪人,也不怪脱。摆脱初衷是好的。他先把银子和物资分配给户部,然后从户部分配给省,然后经府、州、县,最后送到人民手中。但由于当时元朝内部过于腐败,这笔银子和物资基本上都是“拔毛”的。因此,当这些钱粮经过几次来到人们手中时,哪里还有银子呢?哪里还有什么材料?
[img]595648[/img]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人们感到愤怒。对他们来说,国家根本不把他们当作人来对待,也没有救济他们。他们必须被迫被征召做苦力。他们怎么能不反感呢?
为什么古代救灾朝廷不允许人们自救? 看看元朝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