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宗人府,
“宗人府”是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族事务的机构。宗人府的具体职责一般是掌管皇帝的宗族名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任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宗人府仍然肩负着一项非常特殊的秘密使命。你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让我们为您揭示秘密:
[img]596600[/img]
宗人府成立于明初,1370年被称为大宗正院,1389年被改名为宗人府。清代宗人府沿袭明制,位于顺治九年,长官改名宗令,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其中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官职为正品,由宗族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为正三品,后面有正五品的宗人府理事,从五品的宗人府副理事等,这些人专门管理皇室内部事务,即“宗人”。他们的身份很高贵,官职也很高,可以推断出清朝皇帝对宗人府的重视。
[img]596601[/img]
清朝宗人府的职责主要集中在:最后通牒、爵士乐、奖惩和祭祀。用白话来解释,所有的皇室亲戚都是同一个血统的人,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这些人的一切都应该由宗人府负责。
[img]596602[/img]
例如,这些皇室成员的晋升和加爵将被宗人府记录在册。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也将被关进宗人府。如果这些人得到奖励,他们也将被宗人府颁发。此外,皇室人民死亡,死者的头衔由世袭,家庭抚恤金等,也是宗人府的任务。
[img]596603[/img]
由此可见,宗人府是皇帝专门设立的为皇族服务的部门。但是皇帝的心思怎么会这么简单呢?要知道古代皇帝怕藩王造反,就对他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在明朝和明朝之前,皇帝的兄弟是藩王。明朝的皇帝把这些皇室亲戚留在封地上,不仅剥夺了藩王的军事权利,还派人跟踪监督,不允许藩王离开封地。潘王一旦离开封地,就是大罪。
[img]596604[/img]
清朝的时候,皇帝也怕藩王造反,所以没有给他们封地,这些潘王也叫“亲王”。他们住在首都,也就是皇帝的眼皮下,不能随便出京。清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亲王一旦出京,就不能离开首都60英里远。如果他们离开了,他们必须去宗人府报告。皇帝一旦违反这一规定,就可以直接处置这些皇亲国亲。说到清朝宗人府的秘密使命,其实就是侧面的监督,这些王子是否有不臣之心,确保皇家血脉更加团结。清末,即使清政府如此无能,也没有一个皇族反抗,也没有一个旁支有叛逆的心思,这是宗人府的功劳。
[img]596605[/img]
如今,宗人府已经成为历史,但宗人府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也给专家研究明清历史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证据。然而,无论宗人府制度有多严格,明清两朝都灭亡了。想想看,对于刻意建立这一制度的皇帝来说,这真是讽刺
古代宗人府主要做什么? 除了正常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