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之问,仙宗十友之一,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今天给大家讲讲宋之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志问,初唐诗歌大咖,口碑一直很差。这是因为他太粗心了。基本上,任何有权有势的人都依赖他。连张易之、张昌宗这样的奸臣都无所谓。他不在乎自己的羽毛。这一点没有争议,但我想说的是,加在他身上的一些劣迹,其实也有莫须有的嫌疑,就是趁机把屎盆扣在他头上。

[img]591342[/img]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据说宋之问的侄子刘希夷写了一首诗叫《代悲白头吟》。宋之问赞不绝口,特别喜欢“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话。他想把它们当成自己的,但刘希夷拒绝了,所以宋之问用土袋把他压死。

许多人认为这个故事是宋之问一生中的一个重大污点,但事实上,它有许多疑问,可以说是站不住脚。

关于这件事最早的记载是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第八卷。原文是:“(刘希夷)诗成未周,被奸人杀害。或者云宋之问害。”刘希夷被杀了。是的,谁杀了他?请注意,这里的词是“或云”,也就是“有人说”,说明唐肃不确定,但有这样一种说法。

《旧唐书》中的刘希夷小传是这样写的:

“还有汝州人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语调悲哀,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这里没有说刘希夷被宋之问杀害,也没有写未经证实的谣言。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唐代魏华为了夺取这两首诗,首先肯定宋之问杀死了刘希夷,但魏华没有拿出任何优秀的证据。他的说法值得怀疑,很可能是在刘肃记住的谣言的基础上。

宋志问的名声不是很好。宋元时期,魏华的说法逐渐被许多人接受。他认为,既然宋志问是一个没有底线的恶棍,他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宋朝王朝的《唐语林》和徐松的《登记考试》甚至增加了“用土囊杀人”的细节。

从理论上讲,宋志问写诗是当时的顶级水平,绝对高于刘希夷。《代悲白头吟》不一定比他聪明。他没有理由赢得美丽。至于为了两首诗杀死他的侄子,这个想象力有点大。不管怎样,我不相信。

就这样,魏泰、王若虚、王世贞等后人都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明朝的胡应林说:“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允许工作,性格是肮脏和邪恶的。”他不相信宋的问题会做这样的事情,而是认为他的性格很差,人们把这种事情放在他的头上,故意恶心他,这显然是一种“墙倒人推,打万人打”的心理。

[img]591343[/img]

据《老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宋之问被降职为龙州参军后,不久就逃回洛阳,躲在张仲之家。张仲之和徐王同明等秘密谋划除首相吴三思,被宋之问告密。结果,张仲之和王同明被判刑。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正史都这么说了,应该不会错吧?事实并非如此,正史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 在这个问题上,《旧唐书》本身就是矛盾的,书中的《王同娇传》是同谋冉祖雍告发的。

@ 从时间上看,宋之问大概是在神龙元年(705年)年底或者神龙二年初从龙州到洛阳,一路从西江到桂水,经灵渠和湘水,过汉江的时候已经是春天了。他在《渡汉江》的诗中说:“岭外音书绝,冬复春。当他到达洛阳时,可能是春末了。王同娇等人计划在神龙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武则天灵开车回北京的那一天,杀死武三思。他们一定是在事败被捕之前,宋之问还没到洛阳。

有了这样的联想,可能是王同明等人被杀,宋之问被任命为鸿璐主簿,时间相对接近。告密说,这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宋之问很快被一名逃犯使用。

但事实上,宋之问这次并没有逃回,而是被赦免召回,他的《初承恩旨言放归舟》说得很清楚:“一旦承凯泽,千里不荒。到云南滞,返乡水北流。从他的诗《渡汉江》也可以看出,“近乡情更胆小,不敢问人”,这是一种紧迫的心理,而不是逃犯的恐慌。更何况如果是逃跑,应该去偏远安全的地方,怎么选择去东都洛阳?

从这个角度来看,宋之问很可能没有做过杀侄夺诗和卖友求荣这两件事。这个答案出来后,不要相信。

当然,作者并不是故意为他粉饰,而是觉得,虽然他的性格确实有问题,但也应该从事实中寻求真理,不能随意给他泼污水。宋的问题太有才华了,诗真的很漂亮,对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性格也没有那么难以忍受。这样,当我们读他的诗时,我们可能会更平静。


宋之问,仙宗十友之一,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宋之问,仙宗十友之一,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孔颖达简介 唐代著名经典学家孔颖达的生活
  • 孔颖达编制了《五经正义》,排除了经学内部法师的门户意见,在众学中选择最好的,为博览会做广泛的收获,结束了西汉以来的各...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

  • 唐玄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都改革了哪些方面?
  • 唐玄宗是唐朝最著名的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唐睿宗的第三子,自幼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书法,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