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钦天监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一些明清电视剧中,秦天监这个词经常出现。几乎没有什么是秦天监不能预测天气、占卜吉凶、认识人、解释异象的。因为秦天监经常和玄学联系在一起,特别神秘,让人觉得秦天监大概是一个遍布神棍的地方,历史上真正的“秦天监”到底是干什么的?
1、 历史发展
秦天监作为官方签名,主要职责是观察天象、编制节气、计算历法等,这几乎是国家天文台和气象局的工作。
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朝代都有类似的部门,但秦天监的名字直到明朝才确定,在此之前,它的名字经历了几次变化。
[img]588655[/img]
上图_ 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的《吕氏春秋》 一个由门客编写的黄老道家的名字
早在周朝,就有很多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文献。《诗经》•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个日子(bì)头发,二天栗子(lì)烈”讲的是天气变化,记录天气、计算节气、制定历法是钦天监的工作。可见中国古代有国家专职天文历法部门。
据说夏商已经有了太史的官职,《吕氏春秋·先知》:“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
而周朝的太史也承担着历史官员、秘书和典籍的责任,属于实权官职。
太史的官名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仍在使用。在秦汉时期,太常设置太史令,而不是太史;到魏晋时期,太史令这个名字继续使用,但剥离了修史的责任,只负责天文历法;隋朝时,他改名为太史监督;唐朝多次更名,使用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等;第五代使用司天台这个名字;宋朝是司天监、天文院等,同时,辽被称为司天监;金被称为司天台;元代,又称太史院;明清时期,尘埃终于落定,统称秦天监。
[img]588656.jpg' />上图_ 古代天文图
2、职能变化
在秦天监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名称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太史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职责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担任国君秘书,起草文件,决策任命诸侯卿医生;
二是要记录历史,写历史书,这符合现代人对太史的普遍理解;
第三,要兼顾国家典籍。在书籍知识非常珍贵的古代,掌管国家典籍不仅是国家图书馆长,也意味着知识的垄断;
四是后世钦天监的主要工作,观察天象、计算历法、祭祀等,在此期间,太史是与卿大夫并列的权臣。
到秦汉时期,太史的权利进一步减少,职位减少,基本上只负责编写历史书和计算天文历法,魏晋时期,记录历史书的功能被分配给作郎,从现在开始,基本上只负责天文历法、天文地动、风云、法律占卜。
从西周初的权利部门到后来的“清水衙门”,从起草命令的统治者秘书到国家图书馆馆长,再到史官,再到天文官,太史令逐渐成为远离权利核心部门的技术职业。
[img]588657[/img]
上图_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无考试) ,字子长
3、历任大佬
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官员的太史地位已经降低了很多,但在漫长的历史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异才之辈,“秦天监”的工作对专业性和技术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涌现出了很多大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声誉。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曾任太史令,留在史记传世。们只知道司马迁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我们不知道司马迁也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天文学家。他的天文造诣主要包括在《天官书》中、《律书》、司马迁在《天官书》三篇文章中,将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
[img]588658[/img]
上图_ 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地动仪”是米尔恩对张衡地动仪的复制图
西汉以后,东汉的太史令张衡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大人物。后人知道他主要发明了地动仪,但事实上,张衡是一个全才,堪比西方的“达芬奇”。他不仅是发明家,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画家、思想家和机械家。不幸的是,张衡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或机械作品都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消失了,只能从古代经典中窥见一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何承天曾任王子,负责漏刻。他通史精律,写《元嘉历》,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此外,他也是一位思想先进的坚定无神论者。
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是李春风。他在唐太宗时期加入太史局,后来晋升为太史令。在职期间,他不仅是古代第一个为风定级的人,还改进了浑天仪,写了《天文》、《律历》、《五行》三志,计算出《林德历》,最为后人所知的大概就是传闻《推背图》是为他和袁天刚写的,《推背图》号称中国古代第一本奇书,据说是为唐太宗计算国运,计算到唐后2000年。
[img]588659[/img]
上图_ 《推背图》是中国道家预言的第一本奇书
北宋太史令沈括是继张衡之后的又一个全才。他精通天文学和数学。发明的间隙积累技术使中国古代数学达到了高水平差数求和的新阶段,圆形技术促进了平面几何的发展;他还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促进了物理学;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了小孔成像和凹面镜成像,涉及光学实验。此外,沈括还精通地理、地图和水利,对化学和声学的研究也很多。
除了天文学和数学,元代太史令郭守敬还是著名的水利专家,创造性地提出了海拔的概念。
秦天监最著名的是刘伯温,到了清朝,秦天监正多为外国人,著名的有汤若望、南怀仁等人。
[img]588660[/img]
上图_ 唐若望(1592-1666年)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德国科隆)人
4、部门设置
历代天文气象部门虽然负责国家天文历法的机构名称不同,但部门设置基本围绕天文、计算、测试、漏刻四个方面。
天文局负责观察天象,计算局负责制定历法和四点,测试局用于各种测绘和实验,漏刻局制定时间。此外,该部门还负责各种民间异像、动荡和祭祀占卜。
例如,唐乾元年(758)设立了司天台,其中一名医生,教授历法;天文博士,教授天文气象;六名漏刻博士教授计时技术。
宋元时期有司天监,元朝有太史院,下有三个局:计算局、测试局、漏刻局。
[img]588661[/img]
上图_ 清朝官员利用先进的古代探索天文学
明清两代钦天监,设监正、监副、五官等。
牛顿曾经说过:我的成功在于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纵观中国5000年的历史,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和强大的将军,但科学人才却寥寥无几。著名的太史令基本上是历史上非常棒的科技巨头。他们没有巨人可站,但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古代科技史上的巨人。
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他们会取得什么成就!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宋史》
古代钦天监到底是什么官职? 他们主要负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