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府,
清代著名的章回小说《红楼梦》上载︰“给他写一张状子,只要告诉司衙门。”清代戏曲家李渔的《玉挠头奸图》是十种歌曲之一︰“我只想要几封推荐书,走到各衙门。”这里出现的“衙门”是指古代官员办理公务的地方。
[img]587050[/img]
那为什么古代政府又称“衙门”呢?
衙门是古代官署的俗称,是官员办公、办事的地方。比如《广韵》上载︰“衙门,衙门也是。”衙门是官署。据宋代钱易《南方新书庚》记载︰“近俗尚武,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误变为衙门。”所以衙门的原作是“牙门”,误变后称为“衙门”。
[img]587051[/img]
古军驻扎守卫,教练或将军的营地前会设置一面牙旗作为军门,称为“牙门”。在《周礼》中被称为“景门”,如《周礼天官掌舍》:另一种“国语”则被称为“军门”,如“国语.齐语”︰三国吴云阳人魏昭注:“军门上立着执行的鼓。:若今牙门,军门。
《后汉书袁绍传》:"李贤.注意到:"追到界桥,赞敛兵还战,义复之,然后去赞营拔牙门。":“真人水镜经”说:“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坚;若有折,将军将不利。”牙门旗杆,军精也是。
所谓“牙旗”,就是天子或将军站在军营前的旗帜。旗杆上通常用象牙装饰,称为牙旗。比如《张衡东京赋文选》:"戈矛若林,牙旗五颜六色."薛综.注.:“兵书说,牙旗者,将军之景。古人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用象牙装饰,所以云牙旗。”
[img]587052[/img]
由此可见,“衙门”最早是军旅中的称谓,后来逐渐被朝廷官署使用。如宋代司马光等人的《类篇》上载︰“古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所治为衙。”
@ 古代衙门为了展现气派、威严,大门多开六扇门。@ 后来,六扇门代表政府和衙门。关于衙门的谚语有“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不进来”、“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深如海”等等。
为什么古代政府叫衙门? 这里有什么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