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坑杀,比如白起坑杀40万赵军,项羽坑杀20万降卒,肯定不是挖坑活埋,时间、技术、工作量都说不出来。挖多少坑,或者挖多少坑!说到底,40万人和20万人的规模都在那里——即使数字中有水分,数量仍然相当可观。工具也是个问题,挖什么坑?行军打仗一定不能带太多的镐或铲子。即使部队配备了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兵,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成本也不可估量,也不值得。这样,坑杀其实就是杀的意思。
[img]585105[/img]
历史学家通常用“坑杀”这个词来谴责无辜的屠杀,比如大规模杀俘和杀平民。有些人常常看文生义,认为坑杀是活埋的意思,是不正确的。古籍中常有描述坑杀后尸体堆积如山的描述。比如慕容垂看到北魏坑杀的燕军士兵的遗骸堆积如山,愤怒地死去。可见坑杀根本没有埋葬场景。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不可能有时间挖一个可以活埋40万人的大坑,投降的赵军也不可能不反抗。
[img]585106[/img]
一旦中原统一形成统一政权,就很少出现。其次,坑杀主要出现在大战和消耗战后,无论士兵、粮草,双方都消耗过多。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权稳定,战胜者将杀死俘虏。坑杀主要是为了放下武器。投降后,对方的力量等于或大于自己的力量,比如项羽和张邯的巨鹿之战。张邯手下投降的士兵力量太大,无法分割收编,也无法养活。秦国的政府将再次放草或收编。采取坑杀。
[img]585107[/img]
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史记》在记载长平之战时说:“勒索和杀戮。”(kēng
shā)后人在解读历史记录时,将坑杀解读为活埋。事实上,古代的“坑”一词既有活埋的意思,也有设计陷害的意思。长平之战中的“坑杀”实际上是指以欺骗的方式杀人,而杀人的方式也包括活埋,而不是全部活埋!
[img]585108[/img]
古代坑杀到底是什么意思? 坑杀等同于活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