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犯人的流放,
在清代古装剧中,大多数罪犯后来被分配到宁古塔为披甲人做奴隶。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不把这些囚犯关进监狱,而是把他们分配到千里之外?这些统治者不怕把罪犯放走后发生事故吗?
[img]582871[/img]
顾名思义,流放就是把犯罪分配到偏僻或远离家乡的地方。也有许多朝中大臣得罪恶棍,被皇帝分配到偏远的山区,这也是明升暗降。古人渴望思乡,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达官贵人。一旦他们远离权力和政治中心,他们很快就会抑郁。所以流放就像用钝刀子杀人,短时间不致命,却让人防不胜防。历代统治者愿意流放犯人承担风险的原因有三个。
[img]582872[/img]
首先,大部分流放区域都是边疆或荒野僻静的地方。对统治者来说,如何开发和利用手中的每一寸土地是最重要的。如果那些罪犯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把他们分配到边疆或者荒凉的地区劳动生产,难道不等于变相发展荒凉的地方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中国古代地区,都被视为荒野僻静需要开发的地方。如西汉海昏侯刘贺,他被霍光流放到江西南昌。
[img]582873[/img]
也许在现代人眼里,南昌可能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至少是一个省会城市。但是西汉时期,南昌远离长安,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例如,我想向你解释一下,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这些罪犯被流放到至少一些偏远地区,这有助于发展更多的耕地。例如,刘贺拖家带口到南昌后,将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虽然普通罪犯没有刘贺那么大,但这些普通罪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量,也会导致数量的变化。@ 统治者把这些罪犯分配到偏远地区后,就不用担心会滋生事故了。
[img]582874[/img]
古代罪犯经常拖家带口,但不是一个家庭通会被送到固定的地区。假设一个大家庭共有100人被流放,其中1/3被送往a区,另外1/3被送往b区。同样,这些罪犯被送往边境后,不仅可以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彼此距离太远,不用担心同一家庭的人会发生事故。@ 这些囚犯被分配到边境地区后,也可以形成适者生存的效果。前面已经简单说过,流放似乎像钝刀杀人,让人防不胜防。边境偏远地区人口稀少,条件恶劣。年轻人或身体强壮的人来这里可能还有一线活力。普通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很难独自生存。
[img]582875[/img]
通过这种方式,统治者形成了适者生存的效果,自强不息的人可以在这些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当国家陷入困境时,将这些流配的囚犯作为炮灰或敢死队冲上前线,是对士兵的有效补充。总之,在古代,犯人被分配到千里之外。一方面,这些人可以从事农业生产,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拓展领土。@ 流放是一种惩罚手段,也可以发挥一定的适者生存效果,最终通过不断让囚犯迁移到某个地区,以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最后,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囚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本来很少有烟雾和瘴气。
[img]582876[/img]
几十年、几百年后,这些被流放的地方也成为了一个富裕的国家。如果你想通了这一点,你可能会更直观地知道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使用这种流放手段?统治者不会太担心这些罪犯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毕竟,这些人还没有努力工作,也不能聚集强大的武装力量。他们在哪里可以掀翻封建王朝?
参考文献:史记、清史稿
为什么古代统治者把囚犯送到千里之外? 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