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都希望有这样的制度,朝廷可以直接控制每个家庭,这是基于县制的中央集权制。这个制度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让朝廷有稳定的税收收入,另一个是让朝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在历史上,只要朝代能牢牢控制这两点,它就可以被称为繁荣的时代。
[img]582363[/img]
奇怪的是,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王朝的国佐并没有超过300年。秦朝15年,西汉195年,东汉196年,隋朝38年,唐朝290年,北宋168年,南宋153年,明朝277年。那为什么盛世王朝不能持久呢?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太广义了,很难回答。如果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会比较简单。
[img]582364[/img]
中原王朝是一个农业国家,无论哪一代,农民都是最大的组成部分。对农民来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一生,凶猛的一年免于死亡”,看起来很简单,但很难实现。一旦发生战争、自然灾害或疾病,农民就会失去自己的土地。失去土地后该怎么办?为了生活,农民们不得不租用地主绅士的田地来种植,所以他们自己的农民成为了租户。
[img]582365[/img]
从长远来看,自耕的农民越来越少,租户越来越多,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称为土地合并。每当自耕少一人时,中央法院的税收收入就会减少,税收就会减少,这意味着实力就会减弱。@ 历代变法的真正目的是增加自耕农的数量,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
[img]582366[/img]
随着越来越多的租户,当地的绅士将变得越来越强大,并逐渐与中央朝廷竞争,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中央朝廷想要恢复农民,他们需要重新测量土地和检查人口。当地势力会同意吗?当然不是,所以有叛乱。至于住在地主绅士身上的租户,19%的不快乐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爆发冲突,这就是农民起义。
[img]582367[/img]
所以,每次王朝变迁,总会伴随着农民起义,原因就在这里。经过乱世的冲击和洗礼,所有势力重新洗牌,旧贵族被推翻,农民获得土地,成为自耕农。中央朝廷恢复统治,有足够的税收收入。然而,生产关系没有改变,这种矛盾仍然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培育的农民越来越少,租户数量逐渐增加,并将迎来王朝的变化。这是一个循环周期,300年是该周期的最大值。
[img]582368[/img]
当然,也有一个王朝例外,那就是宋朝。严格来说,南宋和北宋是一个整体。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崩溃,几乎所有的王朝都来自内部,但宋朝却死于外部。原因是宋朝几乎没有像样的农民起义。方腊和宋江只在一个小范围内,影响不大。这样,宋朝商业发达,中央朝廷的税收大部分来自商业税。
参考文献:宋史
为什么古代王朝的国家很少超过300年 其实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