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专权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制度下,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太监”,而在明清时期,我们有另一个名字——“太监”。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相比,我们发现“太监专权”一直是威胁皇权的主要隐患。
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是汉、唐、明。他们的弱点和灭亡或多或少与“宦官专权”有关。在这些统一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汉族政权中,似乎只有
“宦官专权”的政治现象在宋代从未出现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img]579985[/img]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看看它以前的唐朝。
众所周知,唐代自安史之乱以来,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此后,藩镇的割据和宦官的专权越来越强烈。宦官专权,掌握皇帝的生死;藩镇的割据,开启了唐末五代的分裂乱局。纵观历史,宦官专权的巅峰不过于唐朝。原因是皇帝失去了对军权的掌握,使他的财富和生命都掌握在宦官手中。
宋朝的开国王赵匡胤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他最直接的反应一定是从唐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唐朝灭亡最大的教训是什么?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在于宦官的专权,皇帝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在于藩镇的分离,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改革军事制度。正如王曾瑜先生所说:
“简单来说,当时的兵制改革就是建立枢密院-三衙制度。”
这种统兵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把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分开,导致“兵不知将,不知兵”,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分离的可能。
@ 又实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
正如《宋史》所说:
“自古以来,创业垂统之君,其一时之好,而一代之规则,可以预测。艺祖革命,首用文官夺取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来就是这样。”
用时人的话说,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以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
陈寅恪先生也说: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中华文明的文化造就了赵宋之世。”
[img]579986[/img]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宋代确实是一个巅峰。然而,从当时的对外战争和外交关系来看,宋代有些脆弱。至于得失,我们不评估。毕竟,如果我们有选择,就会有代价,如果我们有得失。
综上所述,当我们讨论宋代的政治现象时,我们总是不能脱离他们建立国家时所奠定的气质——以儒建国,重文抑武。太监的讨论离不开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宋代的宦官群体,探讨为什么没有专权。
(1)“祖先法”的约束
整个宋代最大的特点是严格遵守“祖先的法律”,几乎成为一种政治信仰。早在宋太祖时期,就严格规定宦官不得干政,自律严格,
“不受内臣所媚”,“止令掌宫掖事中事,不尝令预政事。”
此外,还严格控制宦官人数,
“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只有50人”
,宋太宗时期不超过180人。因此,就数量而言,很难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后来,皇帝严格遵守这一点,宋朝没有宦官专权。
(2)重用文臣,宰相权力高
《宋史·宦官传》言:
"祖先的法律严格,宰相的权重。"
其结果是,以首相为代表的政府权力高于内廷,有权询问内廷,而宦官不能干涉政府,从而有效地约束了宦官的权力。用宋人吕忠的话说:
“我朝无内朝之患,除外朝之拜,内不得而知,内庭之拜,外不得而知。”
[img]579987[/img]
例如,在仁宗时期,皇帝宠爱了一位名叫杨怀敏的宦官。仁宗因被解雇为“进入大家都知道”而想回到自己的职位,但直接被政府大厅下的知识制度专家(宰相机构)拒绝,并严厉拒绝。
(三)宦官多在军中效力,有监督权但无兵权
众所周知,宋朝为了削弱武将的势力,其中之一就是建立监军制度,所以大量宦官被派往军队监军,只能在武将面前炫耀武力,而面对庞大的文官群体却不敢宣传。
(4)实施“士大夫政治”,形成共治世界的格局
纵观历史,宦官专权强的朝代也是君臣矛盾激烈的时代,如汉明。为了遏制文官集团,皇帝赋予宦官集团一定的相互斗争权力,从而平衡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导致宦官集团的扩张和所谓的“阉割”。然而,宋代的政治格局非常特殊。建国之初,儒家建国,重视文治,尊重士大夫,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世界”的健康君臣关系。@ 君臣矛盾小,宦官集团没有成长空间。
(5)宦官阶级单列,地位不高
宋朝将宦官与文臣、武将区分开来,建立了独特的官阶制度。宋朝有两个宦官机构:
内侍省、内侍省
。前者简称“后省”,其官员包括都知、副都知、班级护送等;后者简称“前省”,其官员包括左右班、副都知、班级护送等。即使是地位最高的宦官也只有五个产品。
有些人可能会说,在北宋末年,难道没有像童贯和梁师成这样的宦官吗?事实上,宋徽宗的宦官数量已经扩大到4000人。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童贯掌军事,梁师成“秘密”。这一现象与文官集团的腐败密不可分。由于首相蔡京和王福梅的宠爱和纵容宦官,北宋的政治生态受到了破坏。
[img]579988[/img]
但北宋的制度决定了他们不能夺取军权,威胁到皇权的稳定,尽管他们可以用皇帝的宠信作为威胁。正如《宋史·职官志》所说:
“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全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先制兵的方法,天下之兵,本来就是枢密的,有发兵的权利,没有握兵的重量;京师之兵,总是三帅,有握兵的重量,没有发兵的权利。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这百三十年没有兵变。”
童贯打完仗,还得把兵符和军队归还枢密院和三衙,最终被宋钦宗杀害。
@ 由于宋代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态,决定了宋代不可能有宦官专权。但由于宰相权力过大,文官集团势力巨大,秦桧、韩愈、史弥远、贾似道等“奸相”专权出现在南宋。
为什么宋朝没有宦官专权?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