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古人名字的禁忌,
被称为“诗圣”的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如今经常在网上被嘲笑,其中一个词叫“杜甫很忙”。你为什么这么说?杜甫的父亲叫杜闲。在古代,有很多禁忌来命名。杜甫的父亲一“闲着”,当然就得“忙”起来,于是他写了一辈子的诗,流传了1500首,他的诗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闲着”这个词。
[img]580850[/img]
这个名字上的禁忌不仅仅是杜甫。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写《史记》的人。他的父亲叫司马谈。他在《史记》中没有和他父亲同名。谈都改了,张孟谈成了张孟同,赵谈成了赵同。
之后,同样写历史书的人看着,纷纷效仿。比如《后汉书》的作者范烨,他父亲的名字叫范泰,他基本上把《后汉书》里的泰这个名字变了,郭秦改成了郭泰,郑秦改成了郑泰。
[img]580851[/img]
到了宋代,产生了三位大作家的苏氏家族似乎都是专门写诗写历史的,我们写歌词的人也不能落后。就像老苏家回避一样序字,每当要写序苏迅改为字引,苏轼则改为叙。这就是为什么一本书的序言现在可以用作引言。
对于我们最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来说,这个名字上的禁忌就更糟了。孔子不叫孔子,子是尊称,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基本都是用的子字的结尾,如老子、韩非子等,他的原名是孔丘,许多朝代都会避讳丘字。
[img]580852[/img]
例如,宋代要求世界文人阅读秋随身携带一支红笔读字,秋字时总是读成些,遇到秋字为了表示尊重,宋代文人必须随身携带一支红笔;清朝比较残忍,直接给人民改姓,天下所有姓邱的都要改成邱,而且都要读七。
[img]580853[/img]
这些文人的禁忌仍然如此,更不用说古代最高贵的皇帝了。我不知道有多少文字是为了避开皇帝的名字而改变的。比如汉高祖刘邦邦古代总喜欢用字邦来形容某个地方,但为了避免刘邦只能用民族性,连上面这么高贵的孔子都没有特权,《论语》中:为什么要去父母之邦?变成了为什么要去父母之国?。
[img]580854[/img]
像刘邦这样的草根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当然不能避免庸俗。他忌讳的不是名字,而是姓氏。猪的发音像猪,但牲畜的发音怎么能像皇帝一样呢?猪不能叫它猪,被改成了胖不说,新名字挺可爱的。
[img]580855[/img]
老朱家不仅要改名为猪,还要禁止大家养猪,尤其是明朝正德时期,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统治时期。反正大规模杀猪很容易,要当场埋。幸运的是,封建社会结束后,没有这样奇怪的禁忌,我们应该叫什么就叫什么。
明朝皇室姓朱 明朝人为禁忌猪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