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在不同的是,在古代,士兵们可以随时待命,压缩饼干可以紧急处理。当时,普通士兵会带一袋干粮,北方士兵会带馒头;南方士兵会带一袋干米饭,有些人会藏一块培根或肉干,必要时吃,不仅能充饥,还能“精神十倍”。
[img]578329[/img]
据清朝康熙年间刘献廷的《广阳杂记》记载,士兵们一般会随身“带米一二升”,这也是用来应急的。但在战争的过程中,一切都可能发生,可以拯救阿弥陀佛的生命,伙夫可能会杀死或分手,有米没有锅不担心吗?在古代,没有现在的头盔可以作为锅临时使用。他们怎样才能把米饭变成热米饭?
古人智慧,他们真的有独特的技巧,以下是刘献廷记录的方法,非常实用。
[img]578330[/img]
古代行军锅
第一步:“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筑土很紧。”意思很清楚,把小坑周围的土拍瓷,这就是“锅”。
第二步:“水湿了,铺一层叶子。”把水倒进坑里,让它慢慢渗出来,然后在坑里铺一层叶子。
第三步:“放在米上,米洗过,更湿。”就是把洗过的米放在叶子上,然后把水倒在米上。
步骤四:“米上覆盖的叶子,叶子上铺土。”这个简单,不需要解释。
[img]578331[/img]
第五步:“用火煨,就是做饭。”意思是把柴火放在土壤上,然后点火,用上面的火煨下面的米饭。抓紧时间,把火扑灭,拔出土壤,然后轻轻揭开叶子。热气腾腾的“锅”美味的米饭就做好了。
告诉刘献廷这种方法的人显然是实际操作过的,刘的评价是:“这种方法很棒!非独行伍的人应该知道。”
[img]578332[/img]
说到树叶,当然,你不能用难闻的杨树叶等等。你可以用当地的材料和无味柔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能找到荷叶。。。恭喜你!恐怕这袋荷花米饭是你一生中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佳肴。
在战争混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在锅里行走。在逃跑的路上吃米饭是件好事。如果你急于生吃,你必须填饱肚子。如果你知道这种方法,那就不麻烦了。吃热饭真是不幸。
古代荒山野岭一无所有 古人是怎么把米做成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