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行业地位不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大特色。
自商鞅变法以来,“重农抑商”一直是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
原因是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威胁到统治的稳定。
[img]577149[/img]
在经济发展方面,商人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种植业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主要渠道。国力增长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人口开展更有效的生产活动。
农业是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行业。
而商人则不同,他们更大的作用就是让生产出来的物品流通,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而是能让物品更好地实现价值。
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他们的经济来源是把不同的东西交给不同需求的主体。
[img]577150[/img]
例如,齐国可以从朝鲜半岛进口“文皮”,即虎豹皮,这在当时的中原非常流行。这些商人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其他地区销售收购的文皮。
虽然齐国确实在商业上繁荣,但从其国内来看,这种繁荣有一定的虚假成分。
要知道,当时农业生产的食品等物资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粮草的数量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而且这些材料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所以齐国虽然经商富裕,但也会经商,耽误国力积蓄。
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封建社会也是如此。
[img]577151[/img]
虽然商人职业的存在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绝对不能太多,必须限制他们。
否则,一旦没有生产价值的商人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将相对减少,社会财富的积累将减缓甚至停止和倒退。
这是对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社会的毁灭性打击,自然要抵制。
在社会管理方面,商人不利于控制人口
在古代,商品的流通注重“交换是否”,将一个地区的过剩物资运输到另一个稀缺的地方,以赚取高利润,商人相对富有。
但这也决定了商人有很高的“流动性”。
[img]577152[/img]
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虽然有籍贯,可以探索它的起源,但是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即使在国家层面也很难找到这个人。
在古代,“税”是在古代进行的、在“兵役”等事项中,这部分人尤其难以管理。
此外,古代的商业运营模式并不像今天那么成熟。商人用材料流通,很容易造成来源和销售地点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原产地价格正常的阶段,其他地区突然供不应求。商人大肆购买后,将其运送到该地区出售。虽然供不应求得到缓解,但很容易导致原产地价格激增,这对当地治理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外来物资的涌入只是暂时的,往往会导致当地物资销售出现问题,价格下跌,损害甚至破产,这对当地的治理也是一个大问题。
[img]577153[/img]
此外,商业行为不是一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事情。它通常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除了销售带来的材料外,还需要购买当地商品。这种程度很难控制。这些外来人口的管理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历史发展方面,商人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商人的“流动”自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对追求稳定的小农社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首先,商人积累财富的速度大于农业生产,这将使一些人冒着风险,努力工作,长途经商。
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普通人好,这将为更多追求财富的人树立不良榜样。
当更多的人以“商人”为榜样,开始放弃农业经商时,荒芜的土地和人口流失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动摇了农业社会的统治基础。
[img]577154[/img]
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商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
虽然商人可以使产品更好地实现其价值,但这实际上是一个与国家争利的过程。
虽然商人必须为国家支付各种费用,但与他们的财富积累相比,他们很少。他们只是携带固定数量的社会财富,而不是增加社会财富。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蛋糕的大小不方便,分布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大的蛋糕进入了少数人,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在古代,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通常,当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时,这意味着更多的人的生活质量会急剧下降,当他们无法生存时,就会出现动荡。
[img]577155[/img]
在动荡的时代,这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对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许多朝代会让一些大企业破产,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商人“追求利润”的本质和“流动”的特点决定了这些人具有出色的信息收集能力,这是“间谍”工作最需要的。
@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商人”实际上是国家支持的“间谍”,也是各国新闻探索的重要来源。
@ 与农业生产者不同,商人的利益与国家没有联系。农业生产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商人没有这样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社会阶层“商人”不能完全信任农业社会的统治者,他们只能是被利用的群体。
[img]577156[/img]
@ 我们可以看到,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许多商人必须开始购买土地,从商人到房东。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还有自我保护的成分。
事实上,在古代,“商人”这个职业是没有前途的,而且还伴随着“被清洗”的高风险。
为什么曹丕一到位就颠覆了曹操的用人策略,把唯才改为九品中正?
为什么大多数古代商人最终都转行做地主? 除了稳定的生活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