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流放逃跑的事情,
古代犯人被判流刑后,确实有很多逃亡案件。
[img]576613[/img]
例如,在宋代,犯人流放的地方主要在西北,这些地方荒芜落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惩罚作用。但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流放在这里的囚犯趁机逃往国外,甚至与西夏、辽国等入侵宋境勾结。后来,宋朝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西北流放地改为宋朝统治的腹地,如沙门岛,另一种是全面实施刺,即流放罪犯的脸应该被刺伤,这也是防止他们逃跑的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宋朝的案例主要是在流放地之后才逃跑。至于在发配途中逃跑的情况很少,成功率太低。
[img]576614[/img]
古代的流放,不是犯人自己去流放地,而是由政府派衙门一路护送,带着枷锁。@ 如果你决定中途逃跑,你必须首先解决打开枷锁的问题,然后你必须解决衙门的问题。即使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逃跑后生存的机会也很小。毕竟,在没有通关文件、身份证明等身份证明的情况下,很难通过重关,也无法解决食宿问题。
例如,在宋朝,如果流放者的脸被刺伤,逃跑的机会就会更小。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被认为是逃犯。另一个例子是,在唐朝,虽然“刺”制度没有得到充分实施,但《唐律疏议》规定:“流放者,妻妾”。流放者的妻妾应该跟随流放。这种被女性家庭拖累的逃跑成功率并不高。
[img]576615[/img]
@ 犯罪分子也不一定愿意逃跑。根据古代的规则,流放通常有时间限制,你可以在服刑期满后回家。此外,频繁的大赦可能会提前释放,这比逃跑要划算得多。毕竟,你可以在几年内正常回家。但一旦你选择逃跑,你将永远不会被大赦,流刑将被判处斩决。例如,《唐律疏议》规定:“行程内逃亡,虽遇恩赦,不合放免”,逃亡后,家人也会被连坐牵连,得不偿失。
[img]576616[/img]
那么,如果一个罪犯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没有家人的束缚,决心逃跑,政府会怎么做呢?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沿途发布海上捕鱼文件,必要时还将配备图片图形,说明逃犯的姓名、住所、年龄、身体特征(胡须、黄色、痣等)。古代人口流动性很低,一个地方可能不会有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逃跑的罪犯只能跑到敌人或深山森林,否则迟早会被发现。
[img]576617[/img]
此外,追捕期仍然很长。例如,清朝的《清朝法律》规定,逃亡年限为60年,追捕年限为10年;逃亡年限为50岁,追捕年限为20年。以此类推,也就是说,除非你逃到70岁,否则你将永远被追捕。但俗话说,70岁的人很少生活。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活到70岁?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后 有没有在路上逃跑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