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欧阳修非常尊重他的老师晏殊。为什么他写诗讽刺他的老师?

宋仁宗天圣八年,24岁的欧阳修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晏殊是考官。面对过于偏僻的命题,所有考生要么回答偏题,要么回答不了。只有欧阳修不仅扣题准确,而且文采飞扬。于是,晏殊眼光敏锐,才华横溢,把欧阳修定为第一名。从那以后,欧阳修以门生的身份对晏殊自称是弟子礼。

欧阳修中进士后,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当官后,他与钱唯演、梅尧臣等文坛圣人一起唱诗歌和酒。当时,晏殊的话、梅尧臣的诗和欧阳修的文章堪称文坛三大英雄。

晏殊和欧阳修之间的缘分并不深。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和学生,作为一名官员的同事,作为一名引领时代风骚的文学巨头,他们应该互相欣赏,互相支持,甚至留下许多文学故事,让人们谈论。然而,师生关系开始得早,结束得早。虽然欧阳修非常尊重晏殊,但晏殊并不喜欢欧阳修,甚至一度达到了厌恶的地步。

宋仁宗庆历年间,西夏犯边,战争吃紧。当时晏殊是国防部长,欧阳修担心老师日理万机,工作太辛苦,于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和同伴一起去看望。谁知晏殊轻松得很轻松,家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没有军事紧迫感。看到他们来了,他们还在花园里摆酒放茶,开怀畅饮。欧阳修深感惊讶,即席赋诗:“主人与国共休戚,不仅喜悦将丰收。铁甲冷透骨,40多万屯边兵。诗中充满了对老师的善意劝说,意思是国难当头,晏殊肩负重任,不应该花天酒地。

读完之后,晏殊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愤然地对人说:韩愈去裴度的聚会,最多只说“花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而欧阳修却极其讽刺。朋友之间没有这么过分的笑话,更别说面对老师了。果然,欧阳修善意的诗,使晏殊背负着只顾享乐、不顾天下安危、不顾天下苍生的恶名,成了他人生的污点。晏殊明确表示“我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后人的笔记也非常肯定地说:“晏公不喜欢欧阳公。”

[img]566945[/img]

欧阳修对晏殊的愤怒非常困惑,颇感委屈和纠结。皇佑元年,在颍州任知州的欧阳修给晏殊写了一封信,说:“出门不老,受恩也不深。然而……”虽然信中有感激之情,但更多的是抱怨老师对自己的冷遇,有一种追根究底的问题。然而,晏殊阅读后,却在客人面前敷衍了几句话,要求文书代为作答。客人说欧阳修也是今天的才子,文章名扬天下,这样回答,恐怕太草率了。晏殊冷冷地说,对于一个科考门生来说,这些话已经足以看得起他了。可见,晏殊真的不喜欢欧阳修。

然而,晏殊不喜欢欧阳修。这只是一首劝说诗吗?这对于一个文坛宿将和一个当了很多年总理的人来说太吝啬了。但从晏殊不遗余力支持年轻一代的习惯来看,他并没有那么肤浅。那么是什么导致晏殊从喜到厌倦了欧阳修呢?

从性格上看,晏殊悠闲平和,崇尚道家,守成忌变。他任相十几年,一直延续着吕蒙正、李勾、王旦等人的执政风格,还宽简、不苛刻、干净无为、垂衣而治,有“太平宰相”之称。欧阳修却耿介而直,固执而刚烈,好论时弊,好争长短,以风节自持。正如《宋史》所说,“修平生与人无所隐”,不管对象是谁,有批评就说,有意见就提,毫不忌讳。例如,范仲淹因言被贬,高若讷作为司诫不但没有劝阻,反而推波助澜,欧阳修便写信骂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晏殊任相期间,欧阳修被提拔为训诫官。面对再次对自己好的老师,他依然言辞激烈,常常让晏殊无法下台。这两个性格各异的人几乎不可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img]566946[/img]

从政治角度来看,尤其是对“庆历新政”的态度,两人分歧严重。欧阳修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多次向宋仁宗写信,弹劾十余名反对改革的官员,爱恨分明,措辞激烈,震惊了朝野。至于改革,作为宰相的晏殊并没有高调反对,但他是态度最暧昧的高官之一。改革如火如荼,但他依然品酒填词,舒舒服服地成为他的“太平宰相”。从开始到失败,“庆历新政”几乎看不到晏殊明确表态的历史记载,但作为宰相,对政治经济变革的不明确表态和支持本身就是无声的反对。欧阳修追随改革的态度和极其激进的言论,加剧了晏殊对他的反感。因此,晏殊干脆把欧阳修放在外面,转移到河北,眼不见为净。然而,他们遭到了建议者的反对。他们集体写道:“任修去河北朝廷,于修之才失去了他的优势,而于修之身轻于他的优势。强烈要求欧阳修留任,晏殊却不为所动。劝官们也不善罢甘休,立即联合弹奏晏殊,导致晏殊罢相,到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虽然老师对自己的偏见越来越深,意见也越来越大,但欧阳修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言行表现出任何悔改。他一开始说什么,一辈子都说什么。晏殊死后,欧阳修为老师献上了一首《挽辞》,一句“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全”,表明了他对晏殊生活方式的态度。老师入土为安,他还直言不讳地说,不肯掩饰自己过于苛刻的观点。由此可见,晏殊不喜欢他是合理的。


欧阳修非常尊重他的老师晏殊。为什么他写诗讽刺他的老师?欧阳修非常尊重他的老师晏殊。为什么他写诗讽刺他的老师?

,,,,,,

  • 宋真宗亲手为三个男人戴花有什么暧昧?宋真宗秘史
  • 为什么宋真宗亲自为大臣戴花?宋真宗即将前往泰山封禅,命令中心让陈尧老留在东京,马知节是大都市的巡逻大使。在离开首都之...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