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战争粮草的地位非常重要 粮草到底指的是什么?

不知道:古代粮草问题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引言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即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粮食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物质上的“温饱”也是小康生活的必要前提。因此,粮食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观割麦》中描绘丰收景象:“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慈农》中,李绅描述了饥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种情况的鲜明对比,更体现了粮食的重要性,也始终警告我们要珍惜粮食。

粮草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了战争的胜败。两军交战时,如果一方能夺取或毁掉对方的粮草,那就离胜利不远了——光是坚守城市就足以让敌人自己撤退。在曹操打败袁绍并确立自己地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袁绍被烧毁乌巢囤积的军粮切断了。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将军们非常重视粮草的后勤保障。他们不仅要警惕敌人的火灾攻击,还要做到“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初衷是安全运输粮草。那么古代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img]567366[/img]

▲古代战争场景剧照

01

顾名思义,所谓的“粮食”是士兵在行军过程中的食物。管道·问题说:“城苏军粮,它可以行走几何年。”其中,“小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现代军队和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出现之前,小米一直是军事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img]567367[/img]

▲粟米

小米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军粮。首先,它恰好起源于黄河流域,并且很早就开始种植。进入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种植技术基本成熟。殷墟甲骨文明确记载,商朝小米已成为北方农耕民族的主食;二是小米对土地肥力、降雨等条件要求不高,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产量相对较高;第三,小米非常耐储,营养价值全面平衡,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以保证士兵进食后不易感到饥饿。

[img]567368[/img]

▲成熟的小麦

@ 小麦也是古代常见的军粮之一。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小麦栽培,占粮食作物的第四位,说明小麦已经是夏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麦”、记录“食麦”。2016年,陕西继续探索浩京遗址。在西周中期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灰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这表明小麦至少在西周中期已经开始在浩京周围大规模种植。以前南方种麦很少,汉后才逐渐向南推广。

[img]567369[/img]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由于小麦和大米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好,秋季收获大米后就可以种植小麦,夏季收获小麦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煮两次。但相比之下,古代军粮中很难看到现代人日常食用的米饭。水稻起源于长江下游。虽然早在7000年前,当地祖先就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但直到宋朝以后,中国才对南方进行了大规模发展,北方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并不多。而且与小米相比,大米在去壳后需要食用,营养成分也比较差。最重要的是,大米生长期对降水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大米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种奢侈的食物,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02

回顾过去,我们继续说,历代中国的小米产量是多少?《论衡·率性篇》记载:“西门豹灌漳水,则(粟)亩收一钟”。这意味着在战国时期,经过灌溉,粟米亩产十石,相当于现有的计量单位,每亩产205.8市斤。汉代《前汉纪·文帝二年》记载“百亩之收,但三百石”,相当于目前单位亩产281市斤,情况相对较差。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报道,到唐代,粟米平均亩产已达334市斤,宋代则达381市斤。产量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基本保证了主要军粮小米的供应。

[img]567370[/img]

▲“汉匈战争”场景油画

假如说“粮”是士兵的食物,那么“草”就是战马和挽马的食物。在“汉匈战争”初期,精锐战马和士兵一样,为了保证马体力充沛,曾经以小米为食。据《盐铁论》报道,一匹马的食量几乎相当于六个成年人。汉武帝时期,国家有40多万匹官马,粮食消耗巨大。这就是为什么在多年的“汉匈战争”之后,汉武帝面临着国家内耗过大的局面,不得不下达“罪己诏”,以平民怨恨。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苜蓿等优良牧草,情况才得到缓解。

[img]567371[/img]

▲紫花苜蓿

此后,各地纷纷开始种植苜蓿。《四民月令》有句话叫“七八月可以种苜蓿”,说明这东西已经是东汉的重要作物之一。北魏时期,《齐民要术》记载“(苜蓿)长宜饲马”,北朝民间歌诗也提到了大片苜蓿田,可见此时应该有大量种植。自唐代以来,苜蓿一直是战马的主要草料,以豆粕、小米、小麦和干草为主。

03

适合储存的小米成为最重要的军粮,唐代文献记载小米可以储存九年,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储存更长的时间。但小米并不是军粮的唯一成分,军粮也注重“因地制宜”。长江以南地区雨水丰富,水稻产量高,一年可收到两到三季。水稻曾经是孙权和刘备政权的首选;陕西以意大利面而闻名,锅盔和面条也被用作该地区的军事食品;干肉、腌肉也属于军事食品的一部分,但比例相对较小。除了主食,士兵们还经常带适量的盐和酱汁作为补充,否则他们会因电解质的流失而失去体液,导致虚弱和疾病(当然,此时人们不知道电解质和体液)。这些都是广义上的“粮”。

[img]567372[/img]

▲三国时期,东吴士兵的剧照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解决军粮问题,还要靠统帅的个人智慧,比如用兵之地抢敌方军粮,也就是“以战养战”。诸葛亮在陇上与张合对峙时,曾试图割掉魏军在当地种植的几千亩小麦。当战场上的物流供应被切断时,军队和马将被用作最后的供应。最极端的情况是以人肉为军粮。据《三国志·魏书》记载,程宇在供应曹军军粮时,由于县粮草不足,混合了人肉,吃了三天。有句话叫“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结语

“谁知道盘中餐,粒粒都辛苦”。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小,种植业的发展实际上非常缓慢。直到现代种植技术的引入,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发明杂交水稻后,中国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吃大米,在短时间内成功实现全民的“食品和衣服”。朱子家训有句话:“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这一点,当我们能轻易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时,也要牢记在心,更不要忘记古人的经历。

参考资料:

《观刈麦》

《悯农》

《管子》

《论衡》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古代战争粮草的地位非常重要 粮草到底指的是什么?古代战争粮草的地位非常重要 粮草到底指的是什么?

,,,,,,

  • 揭示中国古代佛教传承的推动者:佛教皇帝
  • 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王子。他看到了世界上的苦难,最后出家修道。佛教从西汉传入中国,早期在上层皇室...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