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司马越和刘渊横的话,大家一定都听说过。
司马越、刘渊横空出生
整整几年,惠帝吃不好睡不好,本来就昏庸无能,导致西晋国家大权落在王子手里。权力争夺引发了291年八王之乱,动摇了朝廷的基础。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为成都王司马颖服务的匈奴人刘渊,不幸看到了西晋时期的忧患,巧言令色地哄骗成都王,回到大本营并州,威胁诸侯割据。
公元304年,刘渊自立为王,称汉国为王。此后,汉国的势头如火如荼,基础逐渐稳定。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它迫使西晋朝到来。
里面有“八王之乱”,外面有匈奴汉国的威胁,内外的攻击,愚弱的惠帝气急攻心,病倒了。然而,在这个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在一场内忧外患中诞生,以胜利者的强硬态度迎接惠帝回到洛阳,西晋王朝持久的“八王之乱”结束。
从此,西晋的政权牢牢掌握在司马越手中,“谁有大军谁横”。
逼死司马越
病重,就像傀儡被死死控制一样,惠帝再也扛不住了,开鹤西去。司马越看准时机,拥立晋怀帝,继续专权,在朝政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独掌大权优越感的冲击下,司马越并没有立即出兵平息各地叛乱和北方虎视眈眈的汉国。相反,他自己做了一波“骚操作”,这让大家都不满意,其中以晋怀帝为主。
杀死八王之一的河间王,杀死前王子的老部长,与友好的将军苟曦反目成仇,杀死晋怀帝的叔叔和朝中大臣。矛盾几乎在一瞬间达到顶峰。晋怀帝再也受不了了了。他和另一个军阀苟曦合作,开始反抗司马越。
[img]566166[/img]
司马越了解到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保持军权,他选择以战争支持士兵。310年来,他率领被刘渊打破的洛阳残余部队,与正盛的刘渊将军石勒作战。
但是晋怀帝没有放过他,下令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似乎早就料到了,似乎出乎意料,在恐惧和恐惧的双重攻击下,司马越像惠帝一样悲惨地死去。
经历了八王之乱,只有朝廷军队,司马越和晋怀帝之间的矛盾被消耗殆尽。西晋王朝失去了国防力量,再也无法抵抗外国入侵,几乎崩溃了。
晋怀帝被俘
311年,对外国入侵的恐惧导致洛阳城陷入混乱,盗贼猖獗,人们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甚至发生了“人吃人”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西晋官员纷纷逃离洛阳。晋怀皇帝知道西晋大势已去,也带人出逃。然而,他已经没有士兵和警卫了。他一出宫,就被小偷抢劫。一代国王沦落到这里。无奈之下,他只能被迫撤回皇宫。
灾难不是单行的。这时,刘渊已经死了。成功杀死兄弟继位的刘聪得知司马越的死讯和洛阳的情况,非常高兴。他不停地聚集匈奴军队,“继承父志”,并派将军呼延晏再次围攻洛阳。洛阳朝廷别无选择,只能努力支持。
[img]566167[/img]
刘聪的军队一路南下,势不可挡。西晋军队根本无法抵抗。到了河南,西晋军队已经连续12次被打败。前后加起来,被匈奴军队歼灭了3万多人。
按照这个速度,呼延晏军队很快就突破了洛阳城。自古以来,城市里的每个人都不会有好的结局,这场战争也不例外。
匈奴军队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烧毁洛阳的大门和许多珍贵的寺庙,然后烧毁、杀戮和掠夺。由于长期等待援军到来,呼延晏带着战利品和城市里的许多囚犯离开了。临走前,他烧毁了洛水中所有的船只,切断了晋怀帝和人民逃跑的可能性。
就像约定的一样,呼延晏军队离开后不久,匈奴援军再次突破洛阳,呼延晏立即返回洛阳。灾难又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洛阳危在旦夕。
在以极快的速度进入皇城后,呼延晏等人没有改变自己的死亡,继续傲慢的作风,烧毁了皇宫,抢走了大量的珍宝。很快,皇宫变成了一个空壳,西晋的寺庙也被烧毁了。残忍的汉军甚至没有放过死人,皇陵被挖掘和破坏。
此时,被迫绝望的晋怀帝再次选择逃跑,但显然,满城都是汉族士兵,这注定了晋怀帝的逃跑不会顺利进行。几乎没有悬念。晋怀帝被汉军抓获,成为俘虏。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img]566168[/img]
抢走财宝后,呼延晏下令杀死城中西晋剩余的邪恶,洛阳市剩余的3万多名大臣和人民被杀。在完成了一系列恶行后,呼延晏带着包括晋怀皇帝和皇后在内的所有战利品和西晋俘虏回到了平阳。到目前为止,西晋王朝的基础已经被摧毁。
晋怀帝被俘后不久就被杀,史称“永嘉之乱”。
313年,司马邺在长安上位,称之为民帝,但西晋已无法回天,长安的情况可谓荒凉。
据《晋书·孝民帝纪》记载:“皇帝继皇统也是永嘉之乱,天下崩塌,长安城不盈百,墙宇颓废,蒿棘成林。朝廷没有车马的印章,只有桑版的号码。唯一的旅行,公私车四乘,器材多,运馈不断。太狡猾了,帝京很危急。”
公元316年,汉国再次席卷长安,长安面临洛阳危机。
面对危机,西晋彻底灭亡,消失在历史风云中。
对西晋王朝来说,永嘉之乱无疑是灭顶之灾;对整个中国历史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风暴!
北汉匈奴入侵成功,导致北方大量异族南迁,黄河流域汉人南迁,南迁文化,南北格局发生变化。
自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北方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完全陷入战争状态,这无疑对北方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司马越是谁?永嘉之乱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