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中我们知道,天干地支大概在太古时期就有了,也可以简称“干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代表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实践过程,那么天干地支的年法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用呢?它过时了吗?
[img]564582[/img]
十天干是:甲(以东方为代表的栋梁之木)、乙(以东方为代表的花果木)、丙(太阳之火,代表南方)、丁(红烛之光,代表南方的位置)、戊(以中方为代表的城墙之土)、己(田园之土,代表中方)、庚(斧斧之金,代表西方)、辛(以西方为代表的珠宝金)、仁(江河之水,北方为代表)、癸(雨露之水,北方为代表),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称为阴干。
[img]564583[/img]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23:00-1:00)、丑(1时-3时)、寅(3时-5时)、卯(5时-7时)、辰(7时-9时)、巳(9时-11时)、午(11时-13时)、未(13时-15时)、申(15时-17时)、酉(17时-19时)、戌(19时-21时)、海(21时-23时)。
在十二地支中,子(十一月)、寅(正月)、辰(三月)、午(五月)、申(七月)、徐(九月)为阳支,丑(十二月)、卯(二月)、巳(四月)、未(六月)、酉(八月)、10月(10月)为阴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img]564584[/img]
众所周知,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属相,它们合在一起:子鼠、丑牛、寅虎、毛兔、辰龙、三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徐狗、亥猪。
事实上,通过记住天干地支的顺序,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中国的历史时代,这对我们研究历史和计算历史时间非常有帮助。天干在前面,地支在后面,天干在“甲”开始,地支在“子”开始,阳干在阳支,阴干在阴支。60年后,它又回到了起点,也就是说,它产生了一个甲子,所以它可以循环。
古代天干地支是指什么? 相应的属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