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者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我们的文化崇尚读书两千年,但最终却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误国”?
[img]563824[/img]
众所周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文人最辉煌、最有才华的时代,也是每个学者最向往的时代。姜太公、孙武、苏秦、鬼谷子、商鞅、李斯等都是因为学习而成就的大学问家。汉代有张亮、诸葛亮、魏征、方玄龄、杜如晦。这些文人也在历代的繁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汉董仲舒“罢废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更是“万物皆下品,只有读书高”。读书可以说达到了历代的高峰,但到了东汉末年,战争纷飞,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战争时代,人们可能会意识到,男人应该决心参军,能够赢得战争,取得巨大的成就,作为每个人成功的最好证明方式。当时,士兵、农民和将军都是社会上最稀缺的资源。
[img]563825[/img]
在未来的每一个战争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仅仅在纸上交谈是没有用的。此外,中国古代2000多年来,我们一直处于儒家思想的统治下,仁者为大。这种钟思想在宋代尤为明显。宋朝崇尚“杯酒释兵权”的武术,武官占据朝廷的重要地位。宋朝的将军层出不穷。岳飞和韩世忠证明了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有多重要。
[img]563826[/img]
然而,作为一名学者,我们不能绕过儒家思想和历代人才选拔的科举考试。特别是后来,科举取士逐渐成为皇帝政治统治的工具,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原始方式。明朝开始实行八股文,读者的思想越来越被禁锢在“咬文嚼字,迂腐书呆子”的地步。然而,文人固有的“自力更生”脾气给整个明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后,明朝,“文人误国”最终成为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清朝沿袭前朝,对文人的思想禁锢更加严重。内禁锢思想,外闭锁国。虽然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大学士纪晓岚在乾隆皇帝面前地位很高,但乾隆曾经在课堂上骂过纪晓岚:“我以你的文学优秀,虽然你领了四个图书馆,但我只是以倡导优秀的动物为主。你怎么敢谈国事?”可见学者的尴尬局面。
[img]563827[/img]
们的社会主流是倡导“实用”的人才。每个人都是为了赚钱。今年,一些高考成绩为620分的学生不选择上大学,而是自己创业。那么,学者们真的是“无用的”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百无一用是书生 古人这么说读书人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