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木牛”和“流马”是诸葛亮北伐时运送粮草的工具。
[img]560608[/img]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回到祁山,用木牛运输食物,然后撤退;与魏将军张和作战,张和被射杀。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和军队从斜谷出发,与司马宣王对抗渭南。
[img]560609[/img]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确定“木牛”、“流马”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工具。学者张应二认为“木牛”、“流马”不是真正的牛或马,而是一种木制运输工具,由牛、马和其他动物力量或人力牵引。至于它们到底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共识。学者梁中效认为“木牛”“流马”是木制独轮车。在汉代,人们称之为鹿车。根据《后汉书》关于鹿车的记载,梁中效认定鹿车可以载人载物,自然也可以载粮草。梁中效和张应二都认为“木牛”“流马”的制造商主要是诸葛亮,但并非他一人发明制作。
[img]560610[/img]
不同的学者对“木牛”“流马”的具体形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三国志》的相关记录来推测,而不是幻想。裴松之在《诸葛亮传》中说:“木牛”,头部弯曲,腹部正方形,即所谓的“方腹曲头”;有一个车轮,但车的前后左右有四根柱子;头向前,位于中间;有一个舌头可以用来通过腹部刹车。“木牛”如果重载,行使的距离会很小。裴松之接下来只描述了“流马”的尺寸,比如肋骨长三尺五寸,宽三寸等等;以及一些制造说明。但没有描述“流马”的具体形状。在我看来,裴松之认为“木牛”和“流马”的结构差别不大,但尺寸不同。张应二先生认为,“流马”和“木牛”是两种互补的运输工具。“流马”虽然形状相似,但载量相对较小,@ 行动更方便。据张应二先生研究,“木牛”一次能运650斤左右的粮食,运载量真的不小,而“流马”只能运140斤。至于速度,我们不知道“流马”的速度;根据《三国志》,我们可以知道裴松之认为“木牛”每天可以行驶20英里,粮食体重约650公斤。
北伐时诸葛亮运粮草的工具真的是[木马][流牛]吗?它们的具体形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