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的地方,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偏远地区的一种惩罚。其主要功能是将被判刑的人押解到偏远或远离当地的地方,以惩罚罪犯,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流放作为一种惩罚,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在中国起源早,历史悠久。从古代流放刑到清末被废除已经有几千年了。
[img]561607[/img]
唐宋时期,南方还没有发展起来,所谓的瘴气荒地,流刑是充军南方。到了清朝,东北和西北都进入了地图,所以他们改变了相反的方向。南方又苦又热,北方又冷,味道不好。清朝的流放地点主要是东北三省和西北新疆。辽宁的是尚阳堡,吉林的是宁古塔。当时,新疆还没有建成,当地被称为回归,伊犁是保卫土地的
流放文化是中国5000年文化沈积中最深刻、最不愿被提及的中国另类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独特的政治现象。李德裕在《贬崖州司户道》中:“一千英里,千千不还。崖州在哪里?生活在鬼门关。”-可见流放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最悲惨的
[img]561608[/img]
流放的死亡率很高,很多人都死在流放的路上。即使你活了下来,下一步也是无尽的痛苦!男人不用说,下面,关注女人!流放的女性通常只有两种结局。
1:做一些重体力劳动
不用说,洗衣做饭,还要努力修城墙,很悲惨!即使你最终被赦免回到家乡,你也会被指指点点,通常会在流放的地方死去,最后埋葬你的家乡...
[img]561609[/img]
二:充当军妓
体力差的女人只有这条路。不用说,古代女性对自己的贞洁有多重视。长期在外打仗的男人对女人本身非常感兴趣。这些合格的女性将成为守边士兵的玩物。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激情,将军们将军妓视为奖品,军妓将成为士兵发泄的工具,一名军妓将每天为不少于十名士兵服务,直到他们变老或死亡。这种折磨比死亡更好。
事实上,大多数女性在路上死亡,根本无法到达流放地。比如清初诗人吴兆骞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无所有。从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电,五月到七月接连下雨,八月中旬下雪,九月初河水冻结。雪到地就变成了坚冰,一望千里茫茫白雪。即便如此,有时还是需要戴枷前行,许多流人在路上死去,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折磨。
[img]561610[/img]
古代流放到底有多可怕? 难怪女性死后不愿意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