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三家归晋的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数三国英雄在这波浪花中走向了人生的尽头。就连最后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魏、蜀、吴,也被晋朝摧毁了。司马懿作为晋朝的实际“开国皇帝”,是如何压制无数英雄成为最后的王者的,他的晋朝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曹魏的势力,最终实现“三家归晋”的。
[img]560989[/img]
“剩”者为王,拼的不是智慧,而是谁的命更长
三国时期是古代人才高产的时代。自东汉末年以来,董卓入京以来,群雄崛起,文人武将各显其能。在众多文臣武将中,有郭嘉、庞统等超级谋臣,也有周瑜等文武兼修国家的支柱。与这些能臣良将相比,司马懿的智慧并不是最高的。更直观的对比是诸葛亮。
在魏蜀争霸中,诸葛亮多次戏弄和击败司马懿。如果蜀国的综合国力不弱,也许诸葛亮的北伐早就成功了。但无论诸葛亮有多聪明,他最终都无法与司马懿竞争。这不是智慧上的差距,而是诸葛亮在生活中无法消耗司马懿。五丈原吐血死亡的诸葛亮,临终前应该想起歌词“我真想再活五百年”。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生命。随着东汉末年老一辈文臣武将的去世,司马懿成为魏国的主人。
[img]560990[/img]
司马懿能够“建立”晋朝,除了生命更长之外,还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司马懿的几个性格是他成功的关键。
第一,韬光养晦。在三国“衣冠不能自安”的时代,如何在这个乱世中生存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尤其是在爱才如命、多疑好杀、“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门下,这些有独特技能、有策略、有良谋的人可以重用,也可能会犯一点错误,死在刀下。年轻的司马懿被华佗和杨修之死深深打动。为了活下去,司马懿只能隐藏和隐藏。
在曹芳时期,司马氏与曹爽争夺权力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假装生病。历史记载:“喝一杯粥,粥会流出胸部”,以至于曹爽认为司马懿“不足以担心”。在后来的高平陵变化中,司马懿改变了过去的病态,发动了政变,赢得了曹魏的实际控制,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img]560991[/img]
第二,忍受等待。隐忍是一个比隐藏时间更高的境界。隐晦是客观环境迫使下的最后手段,而隐忍是主观意志要求下的自我压抑。忍者们正在等待机会。一旦机会来临,它就会爆发出一种壮丽的趋势。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不敢出头,一直忍着,直到曹丕继位,司马懿才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最能体现司马懿隐忍的一件事,就是诸葛亮对“女性饰品”的侮辱。史书曾载,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女性饰品”,激励司马懿出战。这在古代是一种耻辱,连司马懿的下属军士都受不了,而司马懿却不为所动,继续坚守。
[img]560992[/img]
第三,谨慎处事。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谨慎的人,但与司马懿相比,这是一个小巫见大巫。虽然《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捏造出来的,但却是司马懿在现实中性格的体现。面对司马懿大军的压力,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坐守空城,烧香弹琴。司马懿提军十万之众谨慎,连试探都不敢。后军当前军立即撤军。它谨慎的性格可见一斑。
[img]560993[/img]
第四,立即做出决定。史称司马懿“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果断、善于抓住机会是司马懿的一大优势。从讨孟达一战中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当机立断。当司马懿看到孟达有叛逆之心时,面对诸将的劝诫,司马懿立即说:“当它被怀疑时,当它不确定的时候。”。然后派兵出发。原来1月份的旅程,司马懿带领军队8日到达。孟达没有时间反抗,很快就被打败和杀死了。真的是“战斗如神,谋无再计”。
还有高平陵的变化。当时曹爽已经压制司马家很久了,司马懿自己也能做到。但当他看到曹爽出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司马懿忍受了很长一段时间,改变了过去的病态,他的心立刻出现了。只有3000名士兵很快控制了朝廷,最终成功地夺取了政权。
[img]560994[/img]
司马懿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他的长寿,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
司马懿是三国最后的赢家 他是如何实现三家归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