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狼烟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方式 狼粪真的被用作燃烧物吗?

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的狼烟,

说到“狼烟”,人们会想到一个关于战争的成语“烽火狼烟”。是的,原来的“烽火”和“狼烟”是古代战争的信号传递方式。特别是在中国古代边疆,为了及时传达敌人的信息,守卫边疆的士兵会选择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粪,并使用狼粪散发出的烟雾。附近几十英里的朋友可以看到,如果一个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点击,敌人的信息将传播得非常快。

[img]553711[/img]

烽火狼烟

“狼烟”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这也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发明。最熟悉的是周幽王为博宠姬微笑,毫不犹豫地扮演王子的典故。

那么“狼烟”真的用狼粪作为燃烧物传递信号吗?提到狼粪用于烽烟的是唐代段成式所在的《酉阳杂足》,其中包括:“狼粪烟直上,烽火用”。到了宋代,有《雅释兽狼》,其中还有:“古代烽火,用狼粪,取烟直聚,虽然风不斜,或者说边外多回风,风快,烟直……”。可以看出,用于烽烟的狼粪确实存在,唐代杜佑的《通经总要》也有记载,但更详细的是,燃放的烽烟中的主要燃烧物是艾蒿、芦苇、茎叶、牛羊粪、草和狼粪。

[img]553712[/img]

烽火狼烟

从古人所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古代使用的“狼烟”确实含有一点狼粪,为什么说是一点,而不是大多数?

首先,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唐法:凡边城等30里,必须在山高处。如果有山岗隔离,地形不便,不限里数,要在烽火台相望;如果你面对边界,在烽火台外筑起城障。”。唐代不仅要在边境设置烽火台,还要在内地设置烽火台。盛唐时期,长安城到最近的边境距离也在1000公里左右。根据《武经总要》,平均30公里设置一个烽火台,然后就有300多个。根据古代《烽火风格》的规定,每天早晚放一把烽火报平安,“狼烟”每天晚上要行1000公里。即使从西域发出的“狼烟”最多也能在五六天内传到千里之外的长安王朝。假如全部或大量使用浪费作为材料,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狼粪。

[img]553713[/img]

烽火台

第二,根据历史书和历史,没有相关文章记载狼粪用作烽烟,也没有养狼取粪的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收集到大量的狼粪。

@ 相反,烽烟中使用的材料更多的是羊马粪,可以从城市的羊马圈中使用。至于艾蒿、芦苇、茎叶、草等。在中原盛产,士兵们只需要安排每年秋天收集。

第四,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烽火不是以狼粪为主要原料的。燃烧狼粪类似于燃烧羊毛毡。产生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燃烧时产生的烟要轻,燃烧狼粪时产生的烟也不是直上升。

第五,根据一些专家对古代烽火台遗址的研究,发现了燃烧芦苇、红柳等植物留下的残留物。
因此,专家们认为,烽火台实际上燃烧芦苇、红柳、杂草等植物。

[img]553714[/img]

农村燃烧植物产生的烟雾

第六,根据以上分析,在古代被称为“狼烟”的燃烧物中,主要以植物为主(类似半干半湿),辅以动物粪便。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们称烽火为“狼烟”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狼是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倡导的图腾。这些少数民族的军队被中原人称为“狼兵”,他们的领导人被称为“狼主人”。@ 入侵汉人时,他们点燃的烽火被称为“狼烟”。

[img]553715[/img]

古代战场

因此,可以看出,“狼烟”是由狼粪燃烧的缺乏依据。在灯塔上燃烧烟花是为了传达“狼来了”的信息。狼点烟是“狼烟”的真正起源,与狼本身无关。

[img]553716[/img]

匈奴骑兵


古代狼烟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方式 狼粪真的被用作燃烧物吗?古代狼烟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方式 狼粪真的被用作燃烧物吗?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