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酒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总是有这样的描述。对于压力很大的现代人来说,这种表现真实气质的行为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描述人物的酒精含量也是令人钦佩的。现代人用杯子喝酒。如果他们喝白酒,他们会用一个很小的酒杯。原因是白酒的度数太高了。如果他们用一个大杯子,恐怕一杯就凉了。古人从来不用杯子喝酒,很多都是直接用碗,甚至直接用酒坛喝。那么古酒到底有多少度呢?古人为什么经常喝几坛都不喝?
武松
[img]549974[/img]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水浒传》中,经常有饮酒的描述。在武松打虎之前,他在景阳冈的小酒家喝了十几碗酒,叫“三碗不过岗”。当时店主介绍这种酒很浓,大部分人喝三碗就喝醉了。十几碗至少要有七八斤。如果是白酒,恐怕不要说过岗了,可能要打120。
[img]549975[/img]
吴松在山上喝了18碗,杀死了老虎。可以看出,虽然这18碗酒让吴松头晕目眩,但它还没有达到醉醺醺、不省人事的地步。在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一首诗是一次喝300杯,一次喝300杯,这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能的。
[img]549976[/img]
其实不是古人吹牛,而是古酒和现代酒有很大的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酒文化已经开始出现,当时的酒多为甜酒,用来招待客人。汉代开始用大米酿酒,由于技术有限,度数在8-9度左右。随着酿酒技术的升级,人们在宋代生产的葡萄酒可以达到11-18度,直到北宋末年才有更高的度数。
[img]549977[/img]
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民间酿造的葡萄酒程度不会太高,具体程度可能与现代啤酒相似。有些喝得更多的人可以喝两盒罐装啤酒,也许古人可以喝几罐酒。
俗话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为什么古人敢喝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