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名中秋。天上满月,人间半月,不外如此。
[img]549419[/img]
无论多少年的变化,每逢中秋节,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抬头仰望那一轮满月,期待那一轮清澈明亮的月亮来反映我们心中的成功。
沿着记忆的长河,静静地回顾,在历史的星空下,人们是如何看月亮的?中秋节怎么样?
让我们来看看中秋节的前世。
[img]549420[/img]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根据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称为中秋节,八月十五在中秋节,称为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是完美的,象征着团聚,所以它也被称为团聚节。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了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会举行迎寒祭月的仪式。
魏晋时期,民间开始有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
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相当流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在秋,季始孟终,十五在夜,月中。稽之大道,寒暑均匀,取月数,蟾蜍圆润。
唐初,中秋节正式定为节日。
[img]549421[/img]
至于我们现在要吃的月饼,也是从唐代开始的。事情是这样的:
唐高祖年间,李靖征服匈奴获胜。当时,吐鲁番人向高祖献饼祝捷。高祖皇帝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着指着空中的明月说:胡饼应该邀请蟾蜍。之后,他把蛋糕分给大臣们一起品尝。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中秋节吃蛋糕的习俗。
如果只看唐代的中秋节,你可能只会感慨,就这样!不就是赏月吃饼吗?我们也有!
嗯,我不会和你争论的。让我们看看宋朝的中秋节。我一直认为宋朝的中秋节是真正的中秋节。
[img]549422[/img]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描写了汴宋孟元老的《》描写了汴梁市中秋节的盛况:
“中秋节前,各店都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
市民争饮,到午未间,家家无酒,拖下望子。
中秋之夜,贵家装饰台榭,民家争占餐厅玩月。
丝黄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之声,宛如云外,至于通晓。
看,宋朝的中秋节太热闹了,喝酒看月亮,看灯赏乐,羡慕不羡慕。这只是北宋的中秋节 让我们再来看看南宋时期!
《梦梁录》记载:此时金风推荐,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
或开广榭,龟宴罗列,琴瑟铿锵,饮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比如铺垫之家,也登上小月台,安排家宴,包围孩子,奖励节日。
读起来真的很迷人。
[img]549423[/img]
至于我们现在在中秋节发朋友圈的行为,在古人眼里就更弱了。
他们的朋友圈是这样的:
殷文圭:
九州万里无云镜,最团圆的夜晚是中秋节。
张九龄:
明月出生在海上,天涯共此时。
苏轼:
希望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元好问:
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
你觉得中秋节快乐的问候不香,酸吗?哈哈。
时光飞逝,那个中秋节酒香四溢,通宵达旦的狂欢之夜,离我们越来越远。冷冷的问候越来越多。
我们是否怀念古人在中秋节喝达旦的兴奋,是否渴望朋友之间的热情会面,当我们举起酒杯时,不仅恢复了传统,而且传达了温暖!
[img]549424[/img]
谈谈古代中秋节的前世和今生 古人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