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学者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抱朴子审举》:“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句话是关于汉代的选官制度。“秀才”不是现在认为的读者,而是通过推荐制度选拔的人才。在东汉,为了避免光武帝刘秀的名字,秀才改名为“茂才”一段时间。隋朝科举制开始后,秀才成为科学考试的一部分,是那些通过科举制度尝试孩子的人。
[img]540375[/img]
古代的孩子到了6、7岁该去四书读书了。这些学生是“童生”,主要是读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启蒙教育的书《千字文》。为了让孩子尽快当官,一些极端的父母要求他们在学会说话的时候学习,把他们放在竹篮里,高高地挂在树上。
篮子里有四本书和五本经典书。父母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背诵。如果他们不能背诵,他们就不能从树上下来。你知道,仅《四本书》就有5万字左右。刚会说话的孩子要完全沟通并不容易。他们怎么能被数万本书写下来?有些孩子太小,受不了这种痛苦,就死了。
[img]540376[/img]
儿童考试有三次考试:县考试、政府考试、医院考试,通过三次考试的人都是学者,学者获得第一名称为“案例第一”。虽然学者在科举制度中的水平较低,但他们比你想象的要难。
清朝大约有3-4亿人,只有1.5万名学者被录取,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约为11.4万人。如果根据以往学者的录取率,研究生可能无法通过考试。虽然学者很难参加考试,但学者仍然比普通人有一些好处,官员不能跪下,审判不能使用刑罚,但也可以免税和免费服役。
[img]540377[/img]
清朝灭亡后,中国没有学者,但中国最后一位学者苏局仙直到1991年才去世。他是苏东坡的第28个孙子,1906年的学者。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非常擅长书法。
古代学者的最低要求是能写好字。如果他们写得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很好,考官也不会看你的论文。苏局仙在97岁时参加了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比赛。他还可以凭借兰亭序在所有竞争对手中获得第一名。
[img]540378[/img]
许多人从电视剧中认识的学者都是穷学者。他们在客栈里当着会计师的工作。他们的教育水平似乎很低。事实上,你们都被电视剧欺骗了。学者的文凭相当于今天的本科生。因为学者进入了仕途的初级阶段,很多人认为他们的水平不好。此时,学者没有资格成为官员,他们总是在学习,没有收支来源。
有些学者真的很穷,但即使他们混得很差,他们也可以去私立学校当教师。如果学者成功地通过了举人考试,他将有一个国家机构。他迟早会成为未来的官员。一些达官贵人会提前讨好这些考生,并主动支付考试费和差旅费。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大官来照顾自己。
[img]540379[/img]
考上秀才后,还是可以考举人、进士的,最后达到科举制度的最高峰。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生,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宫试中有名词的,无论是状元、榜眼还是探花,都相当于中科院的院士。
古代秀才的学历是什么? 现在的研究生能考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