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在三国乱世中 谁过得更好,谁过得更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由于大规模、高频战争的干扰,魏、蜀、吴的生活不会真正好转。尽管如此,三国人民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第一,看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会先想到蜀汉。

在三国中,诸葛亮是最受欢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诸葛亮还在《隆中对》中描述了西蜀:“沃野千里”和“民殷国富”。

此外,刘备是仁君,关心和同情人民;诸葛亮是世界奇才、世界大臣和智者的化身。因此,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的人民应该比曹魏和吴更快乐。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据历史记载,在东吴孙休时期,他派使者五官中郎将薛出使蜀汉。回到东吴后,薛向东吴皇帝孙休报告了蜀汉使者的情况。有句话叫“野人都是菜。”意思是路过蜀国,看到普通人营养不良,饥饿导致脸上出现蔬菜色。

[img]540283[/img]

那么,为什么曾经是“民富国强”的西蜀,现在出现了“民皆菜”呢?根本原因是年复一年的战争导致国力衰弱,人民不堪重负,人民不聊生活。

从211年刘备入川,到263年蜀汉灭亡,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历史,在此期间经历了多少次战争。

首先发生在212年至214年的刘备入川之战;接下来发生在217年至219年,刘备赶走曹操夺取汉中的汉中之战;然后是221年至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的夷陵之战。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225年平定南中之战;诸葛亮228-234年北伐五次;蜀汉后期238-262年,姜维九次北伐中原。

[img]540284[/img]

所有这些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都来自普通人。蜀汉只有益州。除成都平原外,其他山区耕作条件差,作物产量低。全国90多万人口需要支持10多万军队,承担全部战争支出。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有多艰难。

难怪蜀汉末期,在朝廷之上,主战派和反战派针锋相对,就是要不要继续北伐进行激烈的争论。乔周随后写下了著名的《仇国论》,力陈连年战役给蜀汉带来的重重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时期生活在蜀汉的人民生活并不容易。

二、住在东吴的老百姓怎么样?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非常重视农业和民生。

他曾下令各州县守,对人民实行宽容安息政策。孙权的父子亲自收到了一片农田,用八头牛开车四犁耕作,和其他人一样工作。

234年春天,孙权下令:“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人民苦于兵役,年成有时会道歉。要放宽各种拖欠的租税,不要督促课程征收。”

240年春天,孙权看到人民税收和服役严重,遇到水旱灾害,粮食道歉,官员或坏人侵占人民农业时间,导致人民饥饿和困难。他命令官员严格调查干扰人民生产活动的行为。在农业桑树季节,任何以服役为由侵犯人民的人都会向他报告。

[img]540285[/img]

虽然皇帝非常重视民生,但东吴的战争仍在继续。除了曹魏和蜀汉之间的战争外,东吴还突出了内乱。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孙权接班时,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等五个县的边远险点尚未完全归从,孙权广纳人才,动员各行各业人马征求意见。此后,东吴政权与国内山越等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记录在226年、231年、234年和237年。

与此同时,东吴的地方叛乱时有发生,如孙辅与曹操、庐江太守李术叛乱、丹阳太守孙毅叛乱、交趾太守士儿子叛乱等。

东吴的土地面积比蜀汉大,人口比蜀汉多,农业条件比蜀汉好,人均负担可能更轻。然而,人们常年生活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他们很担心,心情不好,生活也不好。

三、曹魏老百姓过得好吗?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早年担任济南国相时,敢于对附属皇室亲属的贪污法官进行手术,一口气避开了八个县的长官。一时间,国家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

公元196年,曹操采纳枣、韩浩等人的建议,招募流民,开始实行屯田制。人们的饮食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军队的粮食供应也得到了保障。

[img]540286[/img]

黄淮流域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发源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先进。公元200年,曹操摧毁袁绍,平定北方后,北方的农业生产恢复。此外,曹操促进耕地建设,修复水利,限制强大合并土地,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支持,使北方从战争走向统一。从那时起,曹魏基本上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

曹丕于226年去世,魏明帝曹睿成为新君。魏明帝在执政初期非常重视农业、司法建设和建议。然而,在后期,魏明帝更喜欢建造宫殿和建造土木工程。明朝皇帝命令大修洛阳宫,并建造昭阳殿和太极殿。这样,许多人推迟了农业,有时会影响耕作。正直的朝臣杨福、高唐龙等人多次直接建议明朝皇帝不建议,从那时起,人民的负担又增加了。

[img]540287[/img]

曹睿死后,曹魏发生了“淮南三叛”,外有吴蜀之战,劳动人民,人民苦难加深。

到曹魏末期,司马氏掌握了曹魏的命脉,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吴帝孙休时的大臣张博评论道:

“司马懿的父子,重权在握,屡建奇功。他们废除了严重的苛捐杂税,对人民施恩,人民长期以来一直归咎于他们。”

这段话记录在《资治通鉴》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曹魏政权司马氏时代开始,人民的生活真的更好,这也是人民回归晋朝,西晋能够完成世界统一的原因。

结论:在三国时期,影响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战争。在乱世,没有不受战争影响的家庭,也没有不受战争影响的人。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必须与整个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战争氛围下,严格地说,三国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真正过上美好的生活。

长期战争和社会动荡往往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东汉末年,人口超过5000万,三国结束时急剧减少到700多万。另一方面,它也证实了三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有多艰难。


在三国乱世中 谁过得更好,谁过得更好?在三国乱世中 谁过得更好,谁过得更好?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为什么刘备能成为皇帝?看看刘母为他做的一件奇怪的事情
  • 三国时期的蜀国历史上被称为“蜀汉”。 自公元221年以来,刘备先是成都皇帝,继承了汉朝的统一。自定国以来,刘禅于公元26...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