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古代的战争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古代,战争中有一条不成为的规则,叫做“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切割使者”。虽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代的人都遵守这一规则。稍微过分一点,就会抓住敌人的使者回来,但也不会杀死使者。
然而,向世界宣战的清朝也斩断了敌国,但却产生了血腥的教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img]540806[/img]
这场战争的起因并不奇怪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的英国人看着清朝欺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骚扰清朝。1860年,广东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引起清政府对英国的彻底投降。他们决定对清朝发动更大的战争。
8月21日,来自广东北部的英国人袭击了天津大沽炮台。由于当时清朝军备放松,群众关系不好,英国很快赢得了旧的大沽炮台,并想进一步直接攻占清朝首都北京。然而,考虑到清朝虽然不强大,但体积很大,英国人一口也吃不下,英国人同意接受和平调解。
英国人派哈里·斯密·巴夏礼爵士谈判,与清朝怡亲王载垣对接。这是清朝开战后第一次正式接触英国,双方都有一些误解。巴夏礼以“战胜之威”的身份与清国谈判,他的态度很高。而清政府则以“天朝大国”为主,毕竟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都是这样,清国觉得自己也应该是这样。
[img]540807[/img]
这样的谈判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载垣和巴夏礼在朝廷见面后,载垣的第一个要求是让巴夏礼跪拜咸丰,并引用经典说法:“率土之滨,不是王土;普天下,不是王臣”,要求巴夏礼遵守中国礼仪。然而,中英之间的关系在哪里是古代“普天下,不是王臣”的关系?他们都被打到了门口。他们怎么能成为你的“大臣”呢?
巴夏礼当时拒绝了。他说:“我们是赢家!我不是你们清朝的朝臣。我为什么要向你们鞠躬?”载垣当场斥责巴夏礼的“不礼貌”行为,巴夏礼一点也不怕清朝的王子。他觉得自己是赢家。他来这里谈判不应该是这种待遇,所以他在法庭上与载垣大吵大闹。
这让咸丰眼花缭乱。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巴夏礼还在眼里吗?于是咸丰皇帝一怒之下下令:
“只有按照中国礼仪,跪拜如仪,才能许可。”
平日里,巴夏礼带着一群洋枪横行乡下,没想到今天遇到了比自己更横的人。经过一番争吵,他终究失去了敌人,口水战失败了,于是他带着自己的38人气冲走了,留下了咸丰和载垣。载垣不仅看着自己丢人,还把皇帝陛下的脸丢得干干净净。他立刻恶向胆边生,派人在通州巴夏礼的必经之地布下重伏兵。
[img]540808[/img]
巴夏礼带着厄运回来了。他没想到清朝这么不知道外交礼仪,直接要求他跪在咸丰,这么自信。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作为使团代表,他们不到40人的队伍被载垣作为敌人包围。只听到砰的一声,埋伏在周围的清兵冲向巴夏礼。
虽然巴夏礼有先进的火枪,但此时清朝的一些士兵配备了火枪。此外,清军太多了。巴夏礼的火枪不是机关枪。很快,他们就被清军“成功”缴械。
然后,载垣没有以两国交战军队的处置方式处置巴夏礼,而是直接将他押入刑事部门。按照当时的规定,至少要去总理衙门处理外国人事件。然而,载垣并不在乎这么多。他直接将30多名英国人押入刑事部监狱,然后大刑伺候。30多名英国人死了一半。
杀人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他们首先感到困惑——清朝的粉丝信心在哪里如此傲慢?然后是完全的愤怒——我们派人去和你谈判,但你不能打败我们的军队和我们的使团战斗?但也把使团抓进监狱,死亡,受伤,太多了!
[img]540809[/img]
因此,英国联合法国(事实上,英国仍然有点担心,担心如果清朝不能这样做,它会感到羞耻,所以它拖着法国给自己勇气),直接攻击了北京。咸丰认为这只是按照清朝的旧例子,在哪里认为会遇到这么大的风暴,加上清朝士兵已经多次失败,北京很快被清朝士兵打破,咸丰和他的妃子逃跑,留下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即使在这个时候,清朝还是把巴夏礼等人关起来,生怕他们跑了。毕竟“饿死小,失节大”。这些英国人不懂礼仪。事情太大了。当然,他们不能轻易放过他们。直到英国威胁咸丰的弟弟易欣,他们才释放巴夏礼——此时,巴夏礼39人中只剩下18人活了下来。
这样一本“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削减使者”的负面教科书,可以说是告诉后代尽量不要违反这一原则,结果悲惨,损失巨大。但话说回来,即使清朝没有削减英国的使者,准备入侵清朝的英国人也不会停留在天津,但错误的外交方法加速了这一过程。
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使 清朝深受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