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都失败了。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他在渭水与司马懿相持。相持100多天后,诸葛亮积劳成病,死于五丈原军。一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亡。在老师出门之前,他先死了,这让英雄们泪流满面。
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但为什么还能得到后人的尊重呢?为什么还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img]537627[/img]
首先,看看蜀汉皇帝刘禅对诸葛亮的评价。刘禅说,诸葛亮的文学武术在世界上很受欢迎,他的成就不低于伊尹和周公。作为蜀汉的皇帝,诸葛亮的能力和成就得到了肯定。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爱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在季汉、参伊、周之巨勋等方面取得成功。
再看看《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可谓知治之才,管,萧之亚匹。
陈寿说诸葛亮是治国的良才,和管仲、萧何一样。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就连诸葛亮的对手和敌人司马懿也对诸葛亮评价很高。司马懿说诸葛亮是世界上的奇才。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地,说:“天下奇才也!”
[img]537628[/img]
要得到敌人的肯定和赞扬并不容易。
随后,钟会伐蜀,钟会甚至亲自到诸葛亮庙拜,并命令士兵不要在诸葛亮墓地周围砍柴。尊敬有加。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 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到汉川,祭亮之庙,使军士不得在亮墓左右牧樵采。
不仅如此,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很高,称赞诸葛亮是永恒的明相,甚至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诸葛亮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受到了后人的尊重。除了诸葛亮的奉献和死亡精神,诸葛亮对理想、汉朝和自己的人生信条的忠诚也与诸葛亮一生的忠诚有关。
不用说,诸葛亮忠于汉朝。诸葛亮忠于他的政治理想。虽然他一生都没有实现,但他一直在为这个理想不懈努力。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原,铲除凶恶,恢复汉朝。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北定中原,平原枯燥乏味,熙熙攘攘,除奸凶,复兴汉朝,还在旧都。
[img]537629[/img]
值得称赞的是,诸葛亮知道蜀汉的力量很弱,但他仍然为此不屈不挠地努力工作,奋斗了一辈子,直到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直到死才放弃。
诸葛亮为什么要恢复汉朝?
诸葛亮恢复汉朝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统一,人民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诸葛亮为此付出了一切。
知道自己做不到,这就是诸葛亮的伟大。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早就放弃了,但诸葛亮一直忠于这个理想,直到他死去。
诸葛亮的北伐都失败了。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