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4年12月,为了彻底消灭南明政权,清朝调动三路大军进军西南地区。顺治15年,李定国等人陆续战败,历历小朝廷形势危急。此时,占领东南沿海地区的郑成功发动了北伐。这次军事行动本可以成功,但由于郑成功轻敌,他遭受了惨败。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以上问题将在下面逐一公布。
此时,南明政权只剩下两股相对较大的力量,一个是占领西南部的李定国,另一个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郑成功。当清朝动员主力进攻西南地区时,郑成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亲自率领军队,利用自己强大的水手来到南京,进攻这座城市。郑成功不是一时兴起,他有自己的计划。
[img]530624[/img]
一是清军主力除了驻守北京外,
大部分转移到西南地区,驻扎在南京的清军非常薄弱;第二,江南强大,民间对清朝统治不满;第三,江南经济繁荣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削弱清朝,加强自身;第四,南京曾经是明朝的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顺治15年8月,郑成功率领水手来到羊山。这时,天气发生了变化,风起雨落。在飓风的影响下,郑成功的军队损失惨重,甚至他的六个妃子和三个儿子都被淹死了。当然,更严重的是武器和船只的损失,所以他不得不带领军队到舟山群岛休息。
[img]530625[/img]
顺治16年4月,郑成功再次与张黄岩合作出兵。这一次,郑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派出了3000多艘船只和10多万兵力,军事武器非常精良,配备了各种火炮和火枪。战争开始时,郑成功的部队非常顺利。他先后征服了瓜州、镇江等地,就像毁灭一样。然而,在征服镇江后,郑成功一直保持不动,没有第一次进入南京。
直到7月9日,经过十天的行军,郑成功的军队才来到南京宜丰门下。此时,南京的清军实力较弱,但郑成功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结果证明,为了保持南京的成功,推迟了时间,城市的清军采取了欺诈性降落的策略。郑成功开始自豪地轻视敌人,并相信清军的胡说八道。
结果,清朝利用这段时间,迅速从全国各地派遣军队和将军,帮助南京,甚至顺治皇帝也曾想亲自开车。在郑成功的坚城下,长期没有战斗,导致士气低落。清军加强后,决定采取主动挑战。7月23日黎明,清军出城攻打郑成功所在地,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此时,郑成功如梦,决定与清军决一死战。
7月24日上午,清军从观音山后面向郑成功发起进攻。虽然郑军顽强抵抗,但他仍然崩溃,伤亡惨重。在这场战争中,郑成功损失了2万多人,甚至前冲镇蓝衍和五军张颖也相继死亡。中国提督甘辉和后提督万丽被俘并被杀。
这场北伐大概是南明的最后一次机会,本有机会取胜,却因为郑成功的骄傲而惨败,令人叹为观止!
南明教训惨痛的北伐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