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制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县长在当地设立。汉武帝时期,刺史被制度化,在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派一个刺史来监督当地的官员。起初,刺史只是一名监督官员,但随着与当地政府联系的加深,它终于成为了州的军政长官,汉代的地方官制也成为了州县三级。
与官职相对应的是工资制度。汉代的工资制度,官员的工资最高为万石,最低为百石(百石之下,有斗食、佐史之秩,但这是官员的工资)。从万石到百石分为“十大级”,分别是:万石、两千石、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和百石。
但严格来说,汉代官方工资可以超过10级,从1000块石头以下,每个等级不超过4个小等级,如最常见的200块石头,分为:200块石头、真正的200块石头、200块石头和200块石头四个工资等级。
[img]532007[/img]
说到这里,一些朋友一定很好奇。我经常听说二千石的工资,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两千石分为四个等级:二千石和真二千石。它们有什么区别?
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的四级工资不是同一工资的不同名称。它们不仅等级不同,名称也不同,含金量也不同。
含金量最高的是中二千石。
中二千石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中央当官的二千石,另一种是把工资给满二千石。中二千石虽然叫二千石,但实际工资已超过二千石,月薪180石斛,一年共2160石。
中二千石对应的官职,主要是朝廷九卿,分别是:
奉常:博士官、史官、医官、天文官都是他们的下属,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长、卫生部长和科技部长。他们在西汉初年地位很高,位于九卿之首,仅次于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医生)
郎中令:掌管宫卫,掌握禁卫军,汉代著名的期门骑、羽林骑都是其下属军事部门,相当于宫卫司令。
卫尉:负责宫门警卫,西汉两大禁卫军之一的南军长官,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都是其下属,相当于宫门警卫司令。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
廷尉:负责司法审判,相当于公安部长和最高检察长。
典客: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部长和民事委员会。
宗正:负责皇族、宗族事务。
苏内史:负责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
少府:负责专门为皇室准备的山海池泽税和官方手工业,相当于皇室管家。
二是真二千石。
虽然真二千石叫二千石,但实际工资不到二千石,月薪150斛,一年共1800石。
[img]532008[/img]
真二千石的工资水平并不常见,所以它对应的官职很少,主要是诸侯王国的国相。然而,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王子封王,他的县是国家,每个傅一个人,一个人,都是二千石”,可以看出,随着诸侯王地位的下降,他的官方工资从真正的两千石变成了二千石。
二千石再次。
两千石的实际工资,与两千石相差甚远,月薪120斛,一年共1440石。
两千石对应的官职比较多,下面主要说几个比较常见的官职。
太守:县长,负责一县民政,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
州牧:负责一州军政的州长官,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兼军区司令员(你说得对,虽然州牧是太守的上级,但工资和太守一样)。
主要负责宫殿、宫城建设,相当于皇家建设部长。
太子太傅、少傅:主要负责太子的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太傅是东汉的二千石。
内史:主要负责首都民政,相当于长安市市长。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时期,内史的行政区域分为三个部分:京兆尹、左冯毅、右扶风,内史不复存在。
最后是比二千石。
比二千石意味着接近二千石,但实际上其工资远低于二千石,月薪100石斛,一年共1200石。
与二千石相对应的官职相比,主要有几种常见的官职:
北军五校尉都是比二千石。
北军是西汉南北两大禁卫军之一。五个队长是屯骑队长、越骑队长、步兵队长、长水队长、胡骑队长和射击队长。他们的兵马不详,大约在1000到2000人之间。每个队长都相当于警卫团的队长。他们的领导是中尉(工资是2000石)。
司隶校尉: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职权很大,是京师及周边地区的监察官,掌握了惩治京畿道地区非法官员、权贵的权力。
五官中郎将:一开始应该是郎中令的下属,主要负责宫殿警卫。
诸侯国中尉:主要负责诸侯国的军事和治安。起初,他相当于诸侯国的军区司令和公安局长。然而,随着中央政府对诸侯国军事的削弱,他主要扮演公安局长的角色。
城门校尉:负责守卫京城十二城门,相当于长安城门警卫司令。
如果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对应清朝的官职,中二千石大概相当于各部门的尚书,真二千石和二千石相当于封疆官员,不加衔,相当于或略低于各部门的侍郎。
揭开汉代的工资制度,二千石是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