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告老归乡,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退休的常态是“文官告老归乡,武将解甲归田”。事实上,在古代,官员退休被称为“致仕”。一般来说,致仕年龄大多在70岁左右。如果你生病了,你可以提前致仕。也很人性化。
[img]531758[/img]
在古代,致仕后什么都不在乎。根据致仕前的官职、功绩和皇帝对官员的印象,致仕后的待遇也有所不同。事实上,官员致仕后的待遇以宋朝为例。太宗春华第一年(990年)的一条关于致仕官员待遇的诏书记录在《宋会》中:
“应曾任文武职事恩许仕者,并给予半奉(„俸‟)”
不仅如此,一些重功臣子还是给了全额工资。而且朝廷会定期给一些官员实物,作为待遇的补充。也就是说,官员致仕后,除了没有权利之外,其实和任职差不多。但是如果你以另一种方式离开官场,情况就和致仕完全相反了。
[img]531759[/img]
这种情况就是辞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辞职。没有退休基金这样的东西,如果在朝鲜的地位更高。再次辞职相当于与皇帝撕裂,那么为什么官员会选择辞职呢?辞职后如何生活?
事实上,古人和我们现代人没有什么不同。皇帝性格温柔,是明君的话。相反,辞职的情况很多,要么政治观点不一致,要么与皇帝的观念不一致。如果你不同意,你就回家。你有信心皇帝是明君,不会对他做任何事。
如果皇帝性格古怪,那么辞职就相当于用生命去战斗。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官员辞职,但他们会默默无动于衷。但不要认为这些官员都是欺软怕硬的人。毕竟,很少有人能看透生死。但这种敢于下放权力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img]531760[/img]
敢于因政见不合而辞职的人,是能做实事的人。他们心里有想法,为全世界的人做点什么。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至少他们放弃的权利证明了他们不是鱼人的官员。当然,依靠老年人或帮派的威胁也不在其中。
但辞职后,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补贴。他们靠什么生活?这实际上与古人的思想有关。中国古代的国情是一个农业社会。大多数人住在土地周围,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有土地,他们就可以在口袋里没有钱生活。
[img]531761[/img]
衣食住行,土地会为你解决最后三个问题。农耕文明的社会流动性差,不方便出行就不用多出行。如果你住在合适的土地上,盖一栋房子。如果你不遭受战争和灾难,你可以代代相传。不用说,土地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吃。多余的可以卖钱换衣服。
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想法,土地就是一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想法。官员们也不例外。当他们在任时,他们基本上会把工资寄回家乡,拖着家乡的人买土地。这就是为什么官员们自称是“士族地主阶级”。
[img]531762[/img]
土地价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丰年的价格自然比灾年贵得多。但事实上,即使在官员待遇最差的明朝,一年的工资和养老金等补贴也足以购买几亩土地。辞职后,即使口袋里没有钱,依靠这些土地也不会饿死。
土地实际上是官员辞职的信心,也是他们辞职后生活的资本。不像现代工业文明,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越来越方便。但生活成本也在增加,每天睁开眼睛,食物、衣服、住房、日常必需品和盐。现代人,尤其是中年人。即使你想辞职,你也应该权衡你的家庭,更不用说辞职了。
古代官员总是辞职回家 退休后古人的生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