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城墙,
古代最重要的防御工事是城市堡垒。据古籍记载,中国可能从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建设城市。考古发掘还表明,古人早在4500年前就学会了建造城市。大多数中国古代城墙都是用夯土建造的。有些地区有石墙。石墙建起来很贵,合适的石头不是随处可见的。夯土墙的主要原料是土壤,便于使用当地材料。夯土墙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建成一个整体。
[img]530219[/img]
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壤是经过处理的土壤。这座城市的古建筑经常向土壤中添加羊血、鸡蛋和其它物质,并搅拌它们以增加土壤粘度。在铺设第二层之前,每层土壤都要压实压实。一层又一层地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堵超过十米高的墙。许多夯土墙也被砖覆盖,成为砖覆盖的墙。这比简单的夯土墙更坚固。今天保存下来的夯土砖墙的代表作是南京城墙。
[img]530220[/img]
古城通常建在山脉和河流周围,被水包围,被称为护城河。城墙顶部平坦,士兵们可以站在上面守卫城市。城墙顶部还有一面短墙,上面有一个堆口,叫做“女墙”,士兵们可以躲在后面射箭。墙壁通常超过十米高。若攻击城墙的士兵在城墙脚下进行破坏活动,城墙顶部的士兵很难击中他们。为了消除这种拍摄死角,人们在建造城市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城墙上伸出一个桥墩,称为“马面”或“敌台”。马脸与主城墙的匹配可以有效消除射击死角。
[img]530221[/img]
这座城市需要通往外界的通道,所以它向四面八方开门。城门是城墙防御的薄弱环节,也是攻城战中敌人的重点攻击目标,古人十分重视城门防御。门正上方有一座望塔,主能指挥守卫这座城市。在大门处设置吊桥,平时减少吊桥,战时提升吊桥保护大门。门后还设置了悬挂门,门被打破后作为备用门。后来出现了“瓮城”的设计,即在大门处再建一圈城墙。如果敌人突破大门,瓮城仍然会被阻挡,甚至会被埋伏在瓮城的守城士兵惊呆。
[img]530222[/img]
夯土墙、女墙、望塔、敌台、吊桥、瓮城、城墙周围的护城河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体系。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古城已经成为一个易于防御和攻击的堡垒。北京保留的万平城墙在“七七”事件中被日本野战炮轰炸,但它仍然屹立不倒。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墙上的弹口。
[img]530223[/img]
可以看出,即使是普通的现代大炮也不能完全摧毁城墙。在一个缺乏强大爆炸武器的冷兵器时代,攻击这样一座城市无疑是攻击者的噩梦。因此,我们在历史书中看到了许多旷日持久的血腥袭击。有鉴于此,攻城的唯一途径就是作为最后手段。除非必须,否则没有人愿意成为围城方!
古城墙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为什么大炮不能完全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