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只是需要,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房价的飙升给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现实太难了。有些人认为,如果你回到古代,土地可以随意建造,房子就不值钱了。不会有这些压力吗?
事实上,在古代买房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在一些朝代,人们幸运地努力工作了两三年,真的可以买一套套房。在一些朝代,人们几百年都买不起。
不同朝代的经济、政策和人口密度不同,房价也参差不齐。穿越前,你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朝代,否则你必须租房子回去。
西周时期-100串贝壳购买1300亩土地
天下,莫非王土。
据《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卖”(yù)这意味着土地不能随意转让和出售,全国土地只能由国王分封、奖励、授予或收回。
[img]530182[/img]
然而,1957年,陕西省歧山县出土的一批西周铜器记录了大约3000年前的房地产交易。
据记载,3年前(公元前897年)3月,周懿王用两块美丽的玉石、一条鹿皮披肩和一条带花的围裙两次从一个叫矩伯的奴隶主那里换了1300多亩土地。当时,毛卫使用的这些物品的价值相当于100串贝壳。
此外,该交易得到了执政部长的认可,并举行了授田仪式,以确认土地所有权转让的法律程序。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房地产交易。
[img]530183[/img]
到目前为止,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一个可怕的行业诞生了——房地产,他兄弟的“房价”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血腥的风暴,持续了2000多年!
东汉时期-公务员可以在市中心全额买房两年
尽管西周已经开始出现土地买卖,但仍然仅限于土地,与房地产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有“宅基地”的说法。在先秦,对于赢得战争的人来说,国王不仅会奖励良田,还会给予额外的五亩宅基地。秦国也通过这一措施激励士兵们努力统一六国。
然而,秦朝在历史上只持续了14年。
汉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谐繁荣的时代,各方面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销售也出现了。那么汉代的房价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汉简节中找到很多房屋交易记录,就像现在一样,不同的房地产,价格非常不同。
[img]530184[/img]
以东汉最繁华的汉中为例。当时汉中的房子是一口价交易(就是按楼卖,不按平方)。便宜的只要一万块钱就能买到房产。地理位置好的房子卖2-7万,当时应该是豪宅级的。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的贫富差距比今天大得多。普通小农家庭的财富在1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普通农民想买房子,他们可以买最便宜的房子。
[img]530185[/img]
如果你想省钱买房子,这并不难。例如,根据《后汉书·百官志》,最低级别的基层公务员的年薪是96大蒜。当时,1大蒜相当于100元,相当于9600元。太守(相当于现任地级市市长)的年薪是1000石米
,石斛实际上相当于1石,1000石米转换成10万元货币。
按照这样的工资计算,基层公务员除了吃喝之外,还可以在一线市中心买房两三年,全款还清,不用还贷。你说,酸吗?!
但到了唐朝就没那么幸福了。
唐代-普通人想买一线商品房?比登天还难。
在我的印象中,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但唐朝的房价也是无法达到的,几乎不亚于当前的购房压力。
唐代买房有多难?来吧,白居易明白了。
唐代诗魔白居易,28岁考中进士,31岁工作。32岁成为公务员,担任秘书省书郎。这个职位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月薪1.6万左右。
然而,这样的人,在当时的长安,白居易也是“居大不易”。
[img]530186[/img]
房价太贵了,白居易刚当官的时候只能租房,而且租的房子也很简陋:“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这种租赁生活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即使白居易后来升值了京兆户曹,月薪也达到了4万或5万,但白居易仍然无望在长安买房。可以看出唐朝的房价有多可怕。
直到母亲来长安投靠他,他才在长安郊区最偏僻的下营县义津乡金氏村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产。
唐代买不起房子的大作家不仅仅是白居易,比如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人都很开心。”诗人杜甫,晚年,还住着被风吹破漏雨的茅草屋。
[img]530187[/img]
然而,唐代很难买到房子,这也与当时的政策密切相关。
《唐会要·卷八十五》记录了唐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天下各县逃户。有田宅产业。被打破了。而且缘欠租庸。先是亲邻买卖。”
这意味着,无论全国哪个城市,所有的土地和房地产,如果你想出售,你必须先问你的亲戚,然后再问你的邻居。如果亲戚和邻居没有人想买,房子就可以出售了。否则,亲戚和邻居有权起诉政府,以原价赎回。这是唐代的房地产购买限制政策。
说,房子不是你想买的,你必须先问候业主的七个阿姨和邻居,最后才能有机会开始。这样,可以买到的房子就非常有限,房价自然会很高。
宋朝——不吃不喝,攒钱260年左右才能买到一线房
宋代的房价不亚于现代。
北宋文人王禹城写了一篇题为《李氏园亭记》的文章,“重城中,双阙下,大地寸土,与金同价。”,这是寸土寸金,最真实的写照。
[img]530188[/img]
说到买房,“唐宋八大家”之一苏哲可以说是一滴苦涩的眼泪。当我年轻的时候,我考上了金石,成为了一名地方官员,然后逐渐从地方官员进入了权力的顶端,但我仍然买不到房子。就连孩子们也总是在他面前抱怨:
“我从来没有宅,诸子以为言”
直到70岁,苏辙才拿出攒了一辈子的工资,还卖了一批藏书,才凑够钱买房,而且还不是一线城市。
大作家欧阳修也很难买房。即使他成为了一名政治家(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他也买不起商品房。他只能租在这条简陋的小巷里,这表明北宋的房价很高。
有人算了一笔账。宋徽宗时,基层公务员每月写3500篇文章,相当于三贯多一点。当时,一线城市开封郊区的一栋房子大约有10000套,市中心的价格更高。换句话说,一名基层公务员在一线城市郊区买了一套普通的房子,不吃不喝就得攒270年的钱!
再看看《知否》中盛宅的巨大庭院,一直以为盛小六真的是“小门小户”出生的,现在看来,人家那是一个恰到好处的豪门望族啊!
[img]530189[/img]
到了明清时期,房地产市场有所缓和,普通公务员攒了两三年也可以买一套自己的房产。
总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房子一直是一个感人的话题。看着古人也受到房价的迫害,嘴角挂着一丝幸福的微笑。想到这么多像他们一样为房子努力工作的作家,他们的动力增加了很多。
愿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脸!
说说古人买房的那些事。 古人买房比现代还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