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百万大军,
在古代,造势是一项必要的工作。许多教练夸大了他们的军队数量几次,然后互相威慑。三国时期的战争是最直接的例子。例如,袁绍在官渡战争中被称为70万军队,但实际上不到10万人。否则,曹操的2万人就不够塞牙了。同样,曹操在赤壁战争中被称为80万军队,但实际上不到20万军队。刘备在夷陵战争中被称为70万军队,但实际上只有10万人。
[img]528757[/img]
赤壁之战
那么,这些“造势”不怕露馅吗?对方如何判断他们有没有百万大军,实际上有多少兵马?方法很简单。
第一种方法是数军灶。
行军战争也应该生火做饭。炉火的数量是判断敌人数量最直接的证据。每个人都必须听说过马陵之战。庞娟通过孙斌的军灶数量来判断他的兵马。结果,孙斌技术高超,主动减少军灶数量,导致庞娟判断失误。他误以为孙斌的士兵逃跑了,最后在马陵埋伏了孙斌。然而,一般来说,军灶很难伪造。毕竟,在古代,等待并不是一顿干饭。
[img]528758[/img]
马陵之战
第二种方法是看军营。
在古代,除了安排军队外,在营地驻扎时还要安排营地。一般来说,一个营地的人数最多在2000人左右。如果你清楚地数了营地的数量,你可以估计敌人的数量。以夷陵之战为例。刘备虽然号称70万,但鲁迅一调查,营地只有40个,判断刘备的士兵只有10万左右,才敢大胆应战。
[img]528759[/img]
夷陵之战
第三种方法,看首领。
古代军队和现代军队一样,也有层层将军,但现在是军师旅团营,古代是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等。这些将军的服装不同于普通士兵。通过观察这些将军的数量,我们可以直观地统计敌人的数量。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敌人的等待,包括敌人和将军的数量。
当然,《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士兵们也很诡异。以上判断只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在战场上不能随机适应,即使有数百万军队,也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古代战争是否被称为百万大军? 实际情况真的那么多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