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这种东西,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碰,而且也只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剧或小说中,风格多样,功能各异。然而,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位大臣,他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至少他比不上像郭嘉和荀子这样的人,但他所做的是别人做不到的。每次他去朝廷,他都会自带毒药。毒药无非是两个功能,一个是自己吃,一个是给别人吃。那这位大臣是谁呢?他带毒药是为了什么?
[img]526057[/img]
曹操一生都热爱人才。为了搜索人才,他毫不犹豫地降低了自己的尊严和高贵。只要他能把人才笼络在自己身边,他就会被官职和戴高帽吹捧。然而,曹操对他的臣民非常严格,尤其是他周围的工作人员。有时他的下属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或者他说的不符合他的意愿,他经常用棍子惩罚他。对于臣子来说,这是一种屈辱,所以有一个臣子经常带着毒药去上班,也就是说,他宁愿死也不愿受到这样的侮辱。
曹魏大臣是谁?他最终被拐杖责备了吗?
这个人叫何奎。
何奎,字叔龙,陈县阳夏县人。他的曾祖父何熙官去骑将军。汉末天下乱七八糟,何奎避乱来淮南。袁术占领寿春时,任命他为下属。何奎不接受,但袁术强迫他留下来。袁术攻打了奇阳,希望何奎说服奇阳守军投降。何奎的家乡是奇阳县,奇阳县支持曹操。
何奎不仅没有接受袁术的任命,而且悄悄地逃走,躲在潜山里。袁术的表弟山阳太守护着袁遗的母亲,是何奎的表妹。虽然袁术对何奎不满意,但他并没有伤害他。建安三年(198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何奎回到家乡,被曹操征召,任命为司空府的下属。
[img]526058[/img]
这时,有传言说袁术的军队动乱了。曹操问何奎:“你认为这个消息可信吗?”何奎给出了一个积极的答案。在他看来,袁术不值得信赖,不符合上帝的意愿,军队动乱是不可避免的。曹操同意并叹了口气,说像何奎这样的亲戚没有被袁术使用,试图离开他,他的下属怎么能不动呢!
何魁后来担任城父县令,调任长广县太守。长广郡背山临海,当地豪强大多举兵反叛,不服从曹操的命令管理,袁谭也派人授予他们官位。何奎利用教育说服、派兵征剿、计划使对方离心分散等方法,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长广县刚刚平定下来,正赶上曹操颁布的新法令和征调令。何奎认为,曹操应该在这些新地区和偏远地区有一些轻省。
后来,曹操召回何奎,在总理府参谋军事。郭祖入侵了乐安和济南的边界,并在附近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伤害。曹操何奎上次在长广县非常有威望,任命他为乐安县太后卫。几个月后,郭祖占领的所有城市都平静下来了。何奎被调到总理府任东曹。在此期间,何奎还提出了惩罚官员推荐官员欺诈的制度,这也被曹操采纳。
魏国成立后,何奎被任命为尚书仆射。曹丕为魏王太子时,让凉茂做太傅,何奎做少傅;特别任命二傅和尚书台官曹、丞相府东曹为王子和诸侯。凉茂去世时,何奎代替凉茂担任太傅。何奎升任太仆,曹丕想和他说再见,前一天晚上下令准备酒菜,何奎不打算去参加会议,曹丕写信请他。何奎认为国家有一贯的制度,毕竟还是没有去。
[img]526059[/img]
何奎在曹操任职时带着毒药上班。曹操气质严厉。如果他对自己的生意不满意,他经常用棍子打他。何奎经常藏毒药,发誓死不受棍子的羞辱,所以他从来没有被打过。这一方面说明了何奎“士可杀不可耻”的刚直性格,也说明他的办事能力得到了曹操的认可。史书上说,何奎在这样一个节俭的时代过着奢华的生活,但曹操仍然任命这样一个人为王子和太傅,这表明他仍然很优秀。
何奎为什么每次上朝都要带毒药?为什么他没有被拐杖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