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历史的人会给古代著名的将军、勇士和大力士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代,衡量一个人的勇敢程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他的力量。因此,在古籍中,十有八九会加上四个字:“非凡的力量”。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在古代战场上,谁拥有非凡的体力、耐力和爆发力,谁就更容易在战斗中占据优势。因此,古人将力量作为衡量某人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即使在古代的武术考试中,也有专门测试力量的科目:举石锁或“抱石”,现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民间健身项目。
历史书记载中有许多如此强大的力士。例如,战国时期的秦国君秦武王非常勇敢。他曾举起大禹留下的“龙文赤鼎”。虽然他受了重伤,但他仍然举起了巨大而沉重的青铜鼎。
[img]526039[/img]
秦始皇摧毁了六国统一的河山,韩国贵族后裔张亮找到了一个大力士,为被秦军杀害的村民报仇,准备刺杀秦始皇。这种大力士武器很重,是一把“铁椎重120斤”,一百多斤的大铁椎。他们提前埋伏在博浪沙。秦始皇队经过时,大力士突然用力抛出100多公斤的大铁椎,当场砸碎了秦始皇御车旁边的马车。虽然没能击中,但这种力量真的很惊人。
像这样的人和事在古代史书中很常见。典韦,三国时期的将军,武功高强,天生神力强。他手里的一对大戟重达80多斤。正史《三国志》还记载,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赞美典韦:“账下有典君,提一双戟80斤”。
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儿子岳云也是一位震惊世界的虎将。他每次战斗都不避生死,冲锋陷阵,杀得遍体鳞伤,染上长袍,但他不同意。据《宋史》记载,岳云的力量也很大。每次他战斗,他都“手里拿着两根铁椎,重80斤”。
在岳飞的后代中,也有一个凶猛的人。他是清朝雍正时期著名将军岳钟琪。《清史稿》记载,“钟琪长身成面,隆准并行威胁。他用两把铜锤,重100多公斤,指挥严肃。”。他的一对铜锤也有100多公斤。他经常挥舞着大锤冲锋陷阵,没有人能比得上。
上面列出的例子都是正史中记载的真实人物。在《演义》小说中,这样的大力士是一辆斗量车。例如,关羽的青龙燕月刀重81公斤,鲁志深的水磨禅杖重62公斤,李元霸的大锤重400公斤。虽然这些都是文学作品,有很多夸张的成分,但也从侧面证实,古人用180公斤的武器冲锋打仗是很常见的,也是很常见的。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营养水平、运动水平、综合身体素质等指标都不如现代人。为什么他们这么强大?他们挥舞着180公斤的武器,就像儿戏一样。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首先,古代和现代的衡量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古代的一公斤和现代的一公斤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汉代的一公斤只有250克左右,也就是说,汉代的一公斤只等于现代的半公斤。因此,他们的武器重量不能按照现代标准来衡量。
第二,古代几千年一直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手段,对古代士兵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战胜敌人,保存自己,古代士兵在日常训练中往往注重体能训练,用进废退,身体的爆发力和耐力明显达到更高的水平。
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先进的机械辅助,主要是远程攻击的热武器。那些180公斤的武器没用,脑力和技术水平是胜利的关键,对体力的要求自然大大降低。所以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揭秘:古人真的可以随便举起180斤武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