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是一个熟悉的成语,用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紧急情况。成语出典于《后汉书·霍谓传》,“臂犹治饥于附子,解渴于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毒药似乎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毒药。毒药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描述,比如第二次,汉灵帝“宠爱王美人,生子协”。后来嫉妒,毒杀王美人。另一个例子是“六月,何进暗使人酰杀董后于河间驿庭。第四次,董卓废汉少帝为弘农王,被禁在永安宫。不久,董卓命李儒带武士入宫,用毒酒强行灌杀少帝。
[img]514486[/img]
“酖”、什么是“毒酒”?
据记载,毒鸟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黑身红眼。雄鸟叫“运月”,雌鸟叫“阴谐”,喜欢吃毒蛇野葛。酒中的羽毛也叫“毒”。毒鸟只是传说中的毒鸟。古代有这种鸟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国现有的白腹蛇雕和灰脸白鹰都是著名的吃蛇鸟,但吃毒蛇的鸟本身并没有毒性。蛇毒是一种非肠道分泌毒,如果不进入血液,就不会起作用。只要口腔和胃没有受损,如果人们吞下毒蛇或蛇毒,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目前,世界上约有100万种有毒动物被发现,但在约8600种鸟类中没有发现任何有毒鸟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古代“毒”传说。
[img]514487[/img]
在晋朝以前的文选资料中,经常有“毒”的记载。比如“山海经”“女几山,其山多毒”。屈原的《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左传·闵公元年”“宴安毒,不可怀也。“后汉书单超传”“皇后乘势忌肆,多毒。“汉书·齐·悼惠王”“太后怒,是让人喝两毒酒,让齐王为寿”等等。古代“、“鸩毒”、“毒酒”也可以解释为毒酒,“毒”也可以解释为毒药或毒药。这里所谓的毒酒,毒药中的“毒”,是指浸泡在毒酒中的毒酒?还是包括其他毒物?让史学家和作家研究这些问题。
[img]514488[/img]
几千年来,“毒品”一词没有令人满意的定义。一般认为,能通过化学作用小剂量造成人体健康损害或死亡的物质称为毒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没有绝对无害的物质。一般被认为是无毒物质,如盐。一次服用200-250克会导致死亡。
杨白劳,“白发女人”,不是喝盐卤死的吗?毒品和治疗药物之间,也不能机械地划分。当一些毒品低于中毒剂量时,也可以用作砷、箭头毒、蛇毒等药物。几乎所有的药物,当过度使用时,也会导致中毒。因此,毒品的概念只是相对的。
[img]514489[/img]
毒酒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剧毒,饮之立死。但口服能毒死人的现代“毒酒”很多,如强酸、强碱腐蚀性毒物(如硫酸、氢氧化钾)、破坏性毒物(如砷、汞及其化合物)、功能障碍性毒物中毒(如催眠药、氢氰酸)。;杀鼠剂中毒(如有机磷、磷化锌)、有毒动植物中毒(如雷公藤、蘑菇、蛇毒、鱼胆)、细菌或霉菌食物中毒(如肉毒杆菌中毒等)。
[img]514490[/img]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些无意或故意“喝毒药”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如果在送往医院之前能进行一些初步的紧急治疗,将非常有利于减少“危险”,赢得救援机会,挽救患者的生命。主要的现场急救措施包括:
·
呕吐:如果患者一吃就发现,可以立即呕吐。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刺激舌根,引起呕吐。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腐蚀性毒物。
洗胃:如果病人清醒,你可以先喝很多茶,然后刺激舌根引起呕吐。反复喝茶和呕吐。茶含有单宁酸,具有沉淀重金属和生物碱的作用。这是一种很好的洗胃液。如果你用肥皂水。
[img]514492[/img]
中和:服用硫酸、盐酸、硝酸等腐蚀性强酸毒物,可灌装弱碱中和,如氢氧化铝凝胶、镁乳、石灰水等。服用强碱毒物,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等。,可以中和弱酸,如稀醋酸和醋。
减少吸收:牛奶、生蛋清和植物油可以灌入任何中毒,以减少胃肠道对毒物的吸收。
了解一些中毒急救知识,做好准备,也许有一天真的会用,那就“救人一命,积德无量”啊!
毒药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毒药 这种毒药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