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乾清宫,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当我们看清宫剧时,我们经常看到“乾清宫”。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处理政治事务。在乾清宫的中间,还挂着“正大光明”的牌匾。雍正建立“秘密存储”后,皇帝的传位诏书全部放在牌匾后面。
因此,说到“乾清宫”,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代表皇室威望的议政场所。然而,有些人不知道乾清宫实际上是明朝皇帝的宿舍。那么,为什么皇帝在清朝不再住在这里呢?乾清宫是如何从皇帝的宿舍演变为议政场所的?
[img]513403[/img]
清朝是顺治时期进入海关的。事实上,从那时起,就有改变乾清宫使用的迹象。乾清宫作为明朝皇帝的宿舍,在赶走李自成的大顺军后,紫禁城一片狼藉。顺治和其他人住在紫禁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宫殿的各个部分。
虽然乾清宫也得到了修复,但修复后,顺治搬到了保和殿,并将其更名为“位育宫”。直到顺治13年,当紫禁城全部修复后,顺治才搬回乾清宫。然而,顺治基本上陪伴着董鄂妃,很少回到乾清宫。
康熙即位后,他一开始也住在保和殿,直到亲政后才搬到乾清宫。这时,在康熙心目中,乾清宫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地方。他在这里写下了治国安邦的对联,展示了他的治国理想。可见,从康熙朝开始,乾清宫就有了管理政治的目的。但要彻底改变,还是从雍正朝开始。
[img]513404[/img]
雍正即位后,他决定不再住在乾清宫,而是把养心殿正式作为休息的地方。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乾清宫正式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场所。就连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也有其特殊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乾清宫的使用也越来越多。除了皇帝通常的政治管理,它仍然是上朝的地方,是皇帝召见大臣讲课的地方,也是皇帝在重大节日期间遇到外国使臣的地方。
既然乾清宫在明朝,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为什么清朝皇帝要改变它的用途呢?事实上,除了一开始,顺治对这里的修复不满意外,还与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有关。
[img]513405[/img]
作为一名古代妇女,孝庄太后对顺治和康熙有很大的影响。清朝入关前,皇太极以盛京宫的崇政殿为休息场所,但崇政殿也有理政之用。与崇政殿相对应的是清宁宫,这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在紫禁城,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住所,与乾清宫相对应的是坤宁宫,这是明朝皇后居住的地方。康熙登基时只有8岁。当时,她的祖母孝庄太后负责主持政治。她曾经住在盛京。清朝入关后,她逐渐将乾清宫发展成一座功能多样的宫殿。
此外,康熙年轻时,他喜欢在乾清宫的茂勤殿学习。当时,他对这里的环境和布局非常满意。逐渐长大并开始亲政后,他仍然习惯于在乾清宫处理政治事务,这无疑是促进乾清宫使用转变的一个因素。
[img]513406[/img]
事实上,宫殿的使用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皇帝不在这里休息,宫殿里有很多地方可以休息。然而,乾清宫功能的变化实际上意味着整个清朝的议政制度也在发生变化。这也证明了一个新的王朝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清史稿》《乾清宫沿革》《故宫院刊》等。)
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宿舍 为什么清朝皇帝不住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