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司马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公元234年,诸葛亮带领蜀军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由于他病了很长时间,他最终无法忍受疾病,倒在了五丈原。他死后,军队将军听从了他的临终遗嘱,选择不在军队里发布消息,而是首先平静地撤军。司马懿多次与诸葛亮作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没有受益。
今年,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从汉中出发,越秦岭,留在五丈原;此时,司马懿的军队在渭水南岸虎视眈眈;与此同时,魏军的另一支队伍也在渭河以北等待机会;三方相互制衡,正在等待最佳机会。即使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也无法主动出击。为什么?
[img]505522[/img]
原来魏文帝当时已经死了。魏明帝曹睿继位后,要求司马懿在五丈原制蜀军,并下达“只守不战”的军令。无论对方的挑衅多么过分,司马懿都稳定了脾气,忍住了脾气,一动不动。甚至后来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后亲自带兵追击,却被原本在撤退却突然掉头前进的蜀军吓跑了。
这就是“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这可以说是司马懿对诸葛亮是否死亡的消息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司马懿为什么不趁机摧毁蜀国呢?多年后,司马昭说了原因。原来司马懿当时被魏明帝曹睿召回,要求他带兵上战场,平息辽东的叛乱。
公元238年正月,司马懿带了4万人出发。辽东太守公孙渊自力更生,想为燕王造反。他花了一年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摘下了一个困扰曹魏多年的肿瘤。此外,在他逃离战争后,公元239年,魏明帝非常焦虑地召回了他,并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将8岁的曹芳皇帝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
[img]505523[/img]
此时,司马懿虽然掌权重大,但不愿意为人臣受命于他人。他有了进一步掌权的想法,所以他尽最大努力摆脱另一位孤儿大臣曹爽。曹爽也非常害怕司马懿手中的军事和政治权力,经常打击和报复他。后来,小皇帝年轻而虚弱。他被曹爽说服,收回了司马懿手中的一些权力。司马懿假装生病。
曹爽掌权后,政治状况不佳,司马懿找到了拉下来的机会。公元249年,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变”,摧毁了曹爽一族,逐一清除了渗透朝鲜的势力,重新获得了军事和政治权力,并被曹方任命为首相。总的来说,当诸葛亮病重时,司马懿想攻打蜀国,但作为一名大臣,他不能违反魏明帝曹睿的命令。
[img]505524[/img]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忙于在辽东平叛反贼。他终于结束了,背叛了魏明帝的孤儿。他不得不在朝鲜争权夺利。他没有腾出手亲自带兵攻打蜀国。我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司马懿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后没有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