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读者!
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南柔然避开内蒙古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以聚族分支机构的形式过着游牧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在战争动荡的岁月里,各部氏族走向联合,逐渐形成契丹民族。北魏有契丹八部: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部。
唐初,契丹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贺氏联盟。开元时期,大贺氏联盟解体,契丹人成立了遥氏部落联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国,与唐朝多次发生战争。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为回归而消亡。从那时起,契丹人一直被回归所统治。
[img]503138[/img]
唐末,契丹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907年汗位。19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国名“契丹”,定都上京临黄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占领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再次登基称帝,改名为“大辽”。
大辽统治中国北方后,与北宋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再次带领军队南下,结果在禅宗[chán]国家(今河南濮阳)遇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最后宋辽两国在城下缔结了“禅渊之盟”,从此两国边境保持了百多年的和平。
1125年,大辽被新兴的女真金国摧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契丹人西迁,在今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国佐持续了93年,直到1218年才被蒙古摧毁。
契丹族作为大辽国的统治主体,享有盛誉,尤其是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使得许多西方民族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img]503139[/img]
契丹人作为大辽建国218年的统治民族,种族人口众多。据统计,大辽灭亡时,契丹人数百万。那么,这些契丹人去了哪里呢?为什么后世没有契丹?
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有以下三种可能:
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为一体;
第二,西辽灭亡后,漠北契丹人大多向西迁移到伊朗克尔曼地区,然后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一些“誓不吃金粟”的契丹人投靠蒙古,随着蒙古军队东征西讨,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
事实上,这三种可能性最终表明契丹人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其他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契丹人也可能被中国北方的汉族所同化。
根据研究,目前生活在中国东北部的达吾[wò]尔族(56个民族之一)很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
此外,在中国西南地区有家谱的家族中,据家谱记载,他们是契丹后裔,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但他们已经汉化并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大辽灭亡后,数百万契丹人因国亡四处奔波,强者可能被金蒙政权征召,分散到各地,然后逐渐同化;一些契丹人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民族,比如达吾尔人独立于中国的某个角落。
大辽灭亡后,数百万契丹人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