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无论男女,每个人都非常注重外表。除了穿各种不同的衣服来展示自己外,更重要的是修饰自己的脸,达到时代的审美品味。本文介绍了隋唐时期爱美的男女流行的一个时尚元素,即:男人缠着胡子,女人画眉。
南北朝以来,男人缠胡子的氛围开始出现在社会上。《晋书》称西晋文人“张华多留胡子,做丝绳缠须。”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华留着很多胡子,用特制的丝绸把胡子缠起来。《南书》还写着“用缠须绳品尝齐高帝”,说明当时缠须是人们整理和保护胡子的一种方式。
在隋朝,男人的缠须被视为一种社会风尚,缠须的方法也很奇怪,就像女人看重发型的装饰一样。
隋朝的男人把胡子看得特别有价值,装饰得非常小心:有些人把胡子编成辫子,让它自然下垂;有些人把胡子分成两股;有些人没有做特别的包裹,但也很整洁。
近年来出土的隋代陶俑充分体现了隋朝男子胡须的装饰风格。
女画眉的习俗起源较早。楚辞、《韩非子》等先秦典籍对这一习俗有明确的描述。这种习俗在秦汉时期越来越流行。
西汉时期,京兆尹张敞亲自为妻子画眉。知道这件事后,和他有仇的人特意告诉当时的皇帝汉宣帝,张敞的行为损害了朝廷官员的形象,应该惩罚他。
汉宣帝打电话给张敞询问此事,张敞坦言确实有此事,并说:“臣闻闺房之乐,夫妻之私,有过画眉。”
听了汉宣帝的话,是的,张敞说得很对,夫妻之间,有什么亲密的举止,丈夫为妻子画眉算什么?
[img]501943[/img]
因此,汉宣帝没有责怪张敞。在皇帝的介入下,张敞为妻子画眉变得众所周知。后来,“张敞画眉”成了夫妻恩爱的典故。
隋朝时期,后宫画长眉的妃子更容易受到隋朝皇帝的青睐。有一段时间,宫里的人争相画长眉,甚至使得画眉的颜料“黛”供不应求。为此,隋朝皇帝不遗余力地从波斯(今伊朗)购买了大量的眉毛,以满足宫殿的需求。唐朝的冯朝在他的《南方烟花记》中说:“在皇宫里,争画长飞蛾,官员每天给螺子黛五科,出波斯国。”
到了唐代,画眉之风依然盛行。唐玄宗李隆基也染上了“眉癖”,他对女画眉的爱好并不逊色于杨迪皇帝。
[img]501944[/img]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还“画十眉图”,即鸳鸯眉(又称八字眉)、远山眉(又称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但月眉(又称月眉)、分带眉、涵烟眉、拂云眉(又称横烟眉)、倒晕眉。”
一旦天子如此关注女性画眉,不仅是统治阶层社会风尚的体现,也是画眉在社会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杨贵妃的三姐郭夫人自持美貌,从不施脂粉,经常面对天子。郭夫人虽然不化妆,但从来没有忘记画眉,她收集了很多眉毛,盒子抽屉里装满了各种画眉石、眉砚、眉笔等。
其中,最好的画眉石是“岭南始兴石黛”。郭夫人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是一颗价值10金的“波斯螺子黛”。据说这是海中螺贝的变化,是当时世界上女性梦寐以求的画眉产品。
郭太太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不能施用脂肪粉,但眉毛不能不画,这表明画眉的风在唐代是如何流行的,具体到一般女性对画眉的偏好,你也可以想象如何提倡。
成年女性喜欢画眉,甚至影响一些孩子,学习成年人的外表,画出细长的蛾眉。正如诗人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所说:“八岁偷照镜子,长眉就能画出来。”
揭示隋唐时期的流行时尚:男人缠须,女人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