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李白看磨针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是个神童,但也是个调皮的宝宝。他不喜欢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因为他比其他孩子聪明。有一天,他上课又听腻了,就逃课,偷偷溜出教室,然后去学校附近玩。
但是附近也玩了一遍,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吸引他。
[img]500253[/img]
当他无聊的时候,他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的小溪边,一位老太太坐在那里,好像在磨东西。李白很快走到婆婆面前,蹲下来看着她忙碌的工作。看了很久,他不知道自己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好问的李白说:“老太太,你在干什么?”
抬头看着李白这个好奇的宝宝,老婆婆说:“我要磨成绣花针。”
李白心里嘀咕着,以为老婆婆不正常吗?一根大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这怎么可能?你在骗他吗?
李白心里这么想,又问了出来。他又说:“老太太,你是说把这根大铁棒磨成一根细绣花针?”为了加深他的问题,他用手说话。
结果,妻子又说:“是的,磨成一根细绣花针。”
李白忍不住大声说:“这怎么可能?”
妻子停下来看着李白说:“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我为什么不能把铁杵磨成针呢?”
[img]500254[/img]
说完,妻子没有忘记聪明地看着李白,什么在李白的脑海里闪过,让他突然开明,是的,只要努力,铁杵磨成针,只要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会成为文学界耀眼的明星,所以李白孩子们转身愉快地回到学校,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每天向上,成为唐朝最耀眼的诗人,刺绣吐是唐朝的一半。
以上是著名的“铁杵磨针”寓言。虽然这个故事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它的受欢迎程度也相当高。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只记得其中一句话,那就是“只要我努力工作,铁杵就会磨成针。”这已经成为许多人在学习道路上学习的鼓舞人心的句子。
但就故事本身而言,似乎经不起推敲,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传说中的存在呢?
[img]500255[/img]
就历史记载而言,唐朝没有这个故事的痕迹,更不用说唐朝了,也就是后来的五代十国,甚至北方的历史书籍和各种笔记小说都没有这个故事。可以合理地说,这不符合李白的气质。李白有自己的光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不可能安静,怎么会在水面上激起一些水花呢?然而,在南宋之前,水面确实非常平静,没有零星的相关记录。
南宋时期,李白小时候的故事突然出现,其中南宋朱穆在《方舆胜利》中记载:
磨针溪,位于眉州象耳山脚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未成,弃去。过了一条小溪,各方磨铁杵,问道:“要做针。”太白感觉到了它的意思,还死了。自言自语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img]500256[/img]
这就是后来“铁杵磨针”寓言故事的来源,朱穆似乎也从同一时期的另一个人的作品中摘下了一个故事。这个版本多了一句话,就是“白笑其拙,老说‘功到自然耳。’"
根据这些记录,这个故事直到南宋才开始出现。至少之前的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都没有涉及到。很有可能这只是当时的一个传说,有些传说是真实发生的,但有些只是后来的人编造的,其目的自然是利用这种情况。
李白的故事显然属于后者,后者编造,而不是真实的。至于原因,首先,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发生在李白身上,在唐朝是不可能的;其次,故事本身就很有问题。
[img]500257[/img]
想象一下,如果你看到一个老妇人想把一根大铁棒磨成一根针,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认为这个妻子不正常吗?毕竟,根据一个正常人的想法,你不应该买一根刺绣针吗?为什么要磨一根大铁棒?目前还没有讨论大铁棒是否可以磨成刺绣针。假设它真的可以,磨成它需要多长时间?
一年或十年或更长时间?这次用来赚钱买多少刺绣针买不到?大铁棒不比刺绣针贵多少?直接卖,然后买刺绣针不是更合适吗?即使是大铁棒也愿意磨成刺绣针,也没有钱直接买刺绣针吗?等等,很明显,这个故事太经不起审查了。
[img]500258[/img]
基于此,所谓的铁杵磨成针可能只是后人编造的一个故事。首先,它可以通过诗仙李白的名声带动磨针溪和武氏岩的景观,即眉州的象耳山。其次,它可以说服世界,让人们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可以在南宋流传数千年。至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就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向世界传达了一种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
铁杵磨针的故事真的存在吗? 这和李白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