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黄金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许多年前,顾炎武在阅读历史书籍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汉武帝奖励将军卫青,一次奖励20万金;王莽晚年娶了女王,用了3万金;唐高祖李渊奖励儿子李世民的战功,用了6000金。但到了北宋以后,无论是宫廷费用还是功臣奖励,使用的黄金数量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几万斤、几千斤减少到几十两甚至几两斤。为什么会这样?
[img]494059[/img]
有朋友会说:原因很简单。过去史书上说的黄金不是黄金,而是黄铜。后来史书上说的黄金才是真正的黄金。一次花几万斤黄铜是正常的,花几万斤黄金是不可能的。
这种解释非常主流,包括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100个论坛上谈论历史记录,他们都持有这种观点,误导了很多人。事实上,在过去,历史书中的黄金和黄铜很容易区分,如果只写“黄金”或“黄金”,它可能指黄金或铜;如果写“红金”和“黄金”,或加上“易”这个特定的测量单位,它必须指黄金,但也是高纯度的黄金。
[img]494060[/img]
那么汉武帝奖励魏青和唐高祖奖励李世民的黄金是黄金还是黄铜呢?毫无疑问,这是黄金。国内经济史界对此有共识,西方汉学家也有力证明。
现在让我们回到顾炎武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后来花的黄金越少?
正确的解释是黄金越来越有价值。
[img]494061[/img]
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令人惊叹(例如,在王莽时代,仅宫廷储存的黄金就超过140吨)。当时,黄金的购买力很低(在汉代,黄金易易相当于今天的300克,只有10袋小米),国王们愿意拿出这么多黄金来欣赏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和支付手段越来越稀缺。例如,在西汉,一公斤黄金只能换三公斤白银;在魏晋,一公斤黄金可以换十公斤白银;在北宋,一公斤黄金可以换13公斤白银;鸦片战争前夕,一公斤黄金可以换30公斤白银(以上金银价格比较见历代正史食品志)。
为什么黄金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首先,黄金的开采速度远低于白银。其次,国际金银价格的比较一直超过中国。至少从明朝开始,大量外国人将白银运到中国,然后用黄金运出,这使得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img]494062[/img]
你知道,从明朝中叶到中华民国早期,中国一直是一个“银标准”的国家。白银价格的下跌相当于中国货币的持续贬值。清末以来,涌入上海、天津等贸易港口投资做生意的外国人必须找到保持中国货币价值的方法。怎样才能保值?当然,最安全的方法是买地皮或房子。看到这一点,中国的富人也跟着模仿,于是上海和天津的房地产市场率先火爆起来。
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开业的外国银行一般都有信托部。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囤积土地和购买房地产(见房屋文件《天津地价研究》,1934年5月印刷)。不仅天津,当时中国银行的整个投资渠道“主要是公共债券和房地产”(吴承喜中国银行,1934年商业印书馆版)。
[img]494063[/img]
由于银价下跌可以带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银价上涨也可以冷却房地产市场。20世纪30年代,依靠生产和出口银集团说服罗斯福政府出售黄金,收购银,使国际银价格迅速上涨,中国商人和日本殖民者统治中国部分地区,出售国内银,不到两年,银行库存急剧下降,市场流通银也减少了一半以上。前面说过,当时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银的减少等于银根紧缩。房地产开发商不能从银行和银行借钱,在建项目已经关闭,未完工的建筑不断出现。
[img]494064[/img]
受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海的房价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绝大多数买家不能一次性付款。抵押贷款购房很早就流行起来了。然而,在银价上涨后,银根紧缩,银行和银行成批停业整顿,不再经营抵押贷款业务。想买房的人只能看着房子叹息。
古代黄金那么多 为什么黄金现在这么少见?为什么黄金现在这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