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吃饭跪坐,
史书记载,汉朝以前的人们坐在地上吃饭。《礼记·乐记》记载:铺宴席。陈尊珠。这意味着人们应该在吃饭前把芦苇、蒲等植物茎的宴席铺在地上,然后把食物放在宴席上,然后坐在地上吃饭。到了汉朝,汉人也坐在地上,跪着。吃饭要跪半个小时。
[img]488479[/img]
那么,古代中国人为什么要跪着吃饭呢?从传世的雕塑、壁画和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南北朝之前,古人一直跪着吃饭。事实上,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奇怪的生活习俗。跪着比坐着舒服吗?当然不是。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跪着呢?原因很简单:避免消失。
[img]488480[/img]
据研究,史前人们只用树叶或兽皮等材料挡住下半身,无论男女老少,上半身基本都是光着的。进入文明社会,人们的服装特点是上衣下衣。衣服是裙子,说男女都穿裙子,古人不穿内衣内衣。商周时代。人们学会了用长袍做内衣。上衣下衣多了一层袍子,走光的风险更小。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赵武灵王非常推崇“胡服骑射”,裤子终于普及了。但是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连裤腰都没有。一左一右套在两条腿上,致命的地方还是透风的,就是两条裤腿。可以说。裤子的发明特别晚,至少在东汉以前没有连档裤。有人说汉代宫女穿的“穷公子”是裤裆裤。那是不对的,
“穷公子”也被称为“穷裤子”,是一种前后胯部的裤子。它不能被视为胯部裤子。可以看出,东汉以前的成年人必须跪在地上,让外套垂下来。保护关键部位,这是成年人。
[img]488481[/img]
至于孩子,没关系。现代一些地区的孩子也穿开裆裤,方便。但是为了避免走光或者安全,裤子的屁股上会缝一块叫做屁帘的布,可以算是古代遗风。胯裤出现在东汉以后,并在魏晋南北朝流行起来,从魏晋开始,人们就开始放弃跪坐。直到宋朝,每个人都有裤裆,所以他们习惯坐在椅子上吃饭。不用再担心走路了。不用担心走光就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想象一下,吃饭的时候看着屁股。即使是最好的食物,你也没有享受的欲望吗?
为什么古人在汉朝之前跪着吃饭? 原因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