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利用刘备与袁术的僵局,趁机偷袭下邳,俘获刘备的妻子。刘备不得不驻扎在广陵县海西县。麋竺特意将妹妹嫁给刘备,并将2000名下属和金银货丝资助刘备大军,使面对危机的刘备振作起来。后来曹操想推荐麋竺为嬴郡太守,弟弟麋芳为彭城国相,但麋竺和麋芳都不接受,决定跟随刘备。因此,很明显,在刘备最穷的时候,他得到了麋竺兄弟的资助,这就成为刘备在东汉末年崛起的原因之一。相应地,曹操在东汉末年也得到了别人的资助。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89年,董卓执政,将汉少帝废为弘农王,将弟弟陈留王改为汉献帝,并派人毒死弘农王母子,自称太师。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董卓合作,便改名逃离京师洛阳(今洛阳市)。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首先倡导义兵号召世界英雄讨伐董卓。对于本文中提到的魏兹来说,当时资助曹操,促使曹操获得兵马,这已成为曹操未来争夺中原的重要基础。
一
@ 卫兹(?-190年)是陈留襄邑人(今河南省遂县),他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卫弘。对于卫兹来说,他来自陈留郡。公元189年,曹操来到陈留郡后,起兵反对董卓。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裴注:世语说: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兵,众有五千人。
东汉末年,卫兹被东汉王朝称为孝顺和诚实,这意味着卫兹很可能来自一个大家庭。在此基础上,公元189年,曹操来到陈留郡后,卫兹分散了家庭财富,资助曹操开始军队。正是在卫兹的支持下,曹操获得了一匹5000人的军队和马。虽然5000人不多,但在东汉末年,这是曹操追逐中原的基础,就像星火一样,可以引起草原大火。
[img]486715[/img]
《三国志·卫真传》记载:卫真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子,有大节,不应该是三公之辟。当太祖第一次来到陈留时,他说:“平天下的人一定是这个人。”太祖也不一样,所以他讨论了重大事件。从讨董卓,战在荥阳。每次太祖涉郡,他都经常派祠堂。
曹操来到陈留郡后,魏兹说:“平天下的人一定是这个人。”曹操对此感到惊讶,于是与魏兹交谈。俗话说,志同道合,两人一起讨论重大事件,比如如何起兵攻打董卓。然而,不幸的是,在与董卓的战斗中,魏兹不幸死亡。
二
初平元年(190年)第一个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为代理奋武将军,参加对董卓联军的讨伐。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关东联军害怕董卓精锐凉州军的战斗力,没有人敢向关西推进。他们都驻扎在酸枣(延津县北部)。对此,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殿,劫迁天子,国内震动”,应该趁机与之决战,然后独自引军西进。曹操前往荥阳汴水(今荥阳市西南部),与董卓将军徐荣作战。士兵数量差距很大。曹操大败,士卒大部分死伤。他也被流矢伤害了。幸运的是,他的表弟曹洪救了他,幸免于难。
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卫兹不幸战死了战场。回到酸枣,曹操建议各军各据要地,然后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包围董卓,关东诸将拒绝服从。关东诸军叫讨董卓,其实各有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军队之间发生了摩擦,互相争斗,这意味着讨伐董卓的联军已经解散。卫兹阵亡后,他的儿子卫真继续跟随曹操,成为曹魏的重臣。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绥县)人卫震(生卒年未知)。魏国大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三国时期。
三
魏兹死后,曹操每次路过陈留,都会派使者去祭扫他的陵墓。陈留太守时,夏侯敦推荐卫真担任计官。为纪念其父卫兹的功勋,曹操又将封卫贞作为关内侯,转任曹丕。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任魏王后,魏震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称帝后,又被封为安国亭侯。当时,群臣异口同声地赞扬了魏国的功德,许多人贬低了前朝的攻击,但卫振深明禅让相授的礼义,称赞了汉朝的美德。曹丕几次看着卫真说:“天下珍宝,应与山阳公刘协共享。于是升卫真为尚书,转侍中,官部尚书。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睿即位,魏震被晋封为康乡侯,后转为右仆射,主管选拔推荐人才,仍像以前一样封为侍中,封为康乡侯。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汉宰相诸葛亮发动诸葛亮北伐。魏震建议遗兵进入散关,捣毁蜀军的粮食运输道路。魏明帝采纳并任命他为蜀将军,诸葛亮到长安时撤退。回到朝鲜复职,加光禄大夫。在这方面,在我看来,魏震不仅可以参与政府的处理,而且对魏、蜀、吴的情况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无疑是一种罕见的能力。公元234年(青龙二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并与东吴一起出兵。孙权攻打合肥,曹睿打算亲征孙权。魏震说:“孙权对诸葛亮的外表做出了回应。事实上,他只是想在心里观望。而且合肥城市坚固,不足为顾。陛下不需要御驾亲征,也可以节省大军出征的费用。而最后的情况,其实和卫真预料的差不多。
四
@ 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幽州刺史无丘俭上演曹睿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取得书写记录的成绩。目前,吴、蜀依靠地形危险,不能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最好用国内闲置的兵力去克定辽东。对此,魏震对曹睿说:“吴栋连年举兵,进入边境,但我们还是一动不动,休养士兵,没有找机会讨伐他。这真的是人们疲惫不堪的原因。此外,辽东的领袖公孙渊从小就在海上长大,他对辽东的占领已经持续了三代人。他们安抚胡人,修复内部武器,练习战斗阵列。然而,他想用一些军队领袖一夜之间直接进入。他的想法太傲慢了。不丘节草率出兵后果然失败。
[img]486716[/img]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卫振迁为司空,后任司徒。第一年,进爵长垣侯,封一子列侯。对此,在笔者看来,担任司空、司徒等职务的魏震,已相当于曹魏宰相。曹丕称帝后,实际上废除了丞相一职,以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其中,司徒在东汉时期取代了丞相的官职。因此,很明显,在曹魏中后期,魏震无疑是德高望重的大臣。曹芳到位后,面对司马懿与曹爽的较量,魏震保持了中立的态度,最终在曹芳到位期间病逝。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这个人资助曹操起兵,死后他后代的结局如何?